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欢迎郑义先生——一封读者来信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欢迎郑义先生——一封读者来信
贝苏尼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欢迎郑义先生——一封读者来信
(615 reads)
时间:
2002-11-24 周日, 上午6:1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郑义先生突然出现在海坛,对我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作为一个读者,谨在此向郑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
我不是清华附中的。不但不是,而且是“城里学校”的,不过由于种种机缘,却和清华附中的许多人有了深浅不同的接触,从老初一到老高三,从“老兵”到“四三派”,从这些人身上知道了所谓“校风”为何物。
看到“郑义”这个名字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您的成名作《枫》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也许是因为当年清华北大武斗虽然通过各种渠道听说过,却没有身临其境,缺乏亲切的感受。
《老井》问世,使我有惊艳之感。您对西北农村风俗人情体认的深刻,山西方言运用的纯熟,戏剧化的宏大结构,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看到张艺谋自导自演的电影《老井》,也和其他小说改编的电影一样,觉得不过瘾。
现在看来,《老井》属于典型的八十年代宏大叙事作品,套用后殖民主义的话语,也属于“民族寓言”。然而,同样是“民族寓言”,《老井》却明显地不同于当时的许多其他作品。对于农村风俗人情的体认并没有妨碍您保持必要的距离,赋予女主人公巧珍一个外来人或边缘人的身份,不断地对男主人公(对不起,名字忘记了)的信念提出质疑和挑战,最后让她离开山村,进城去了。《老井》写的是农村,却和农村文化或价值系统的距离,这一点和贾平凹用农村观点写城市的《废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也许,出身真的是一种宿命。不论时代制造了多少大起大落,不同出身的人们却始终沿着不同的轨迹前进,有时接近,有时遥远,偶尔也会相交,但是无论如何,永远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这人真是的。作品都记不清了,还在这里卖弄热情
--
RE
- (302 Byte) 2002-11-24 周日, 上午6:28
(268 reads)
你觉得废都好在哪里,说说听听。
--
贝苏尼
- (56 Byte) 2002-11-24 周日, 上午7:03
(240 reads)
下面是笑话
--
Re
- (566 Byte) 2002-11-24 周日, 上午8:48
(296 reads)
我看也是笑话
--
贝苏尼
- (108 Byte) 2002-11-24 周日, 下午8:38
(182 reads)
别的都不说。(此处删256字), 这就够了。请求再版全版。
--
RE
- (0 Byte) 2002-11-24 周日, 上午7:06
(169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2.605609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