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三大都市圈南北大角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三大都市圈南北大角力   
刘国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三大都市圈南北大角力 (358 reads)      时间: 2001-12-01 周六, 上午10:2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三大都市圈南北大角力



发表人ID: 臧否

发表时间: 2001-11-30 14:52:13



长三角15市抱团,“大北京”横空出世,珠三角建亚太城市巨无霸

三大都市圈南北大角力

  在中国加入WTO之际,中国的京津、苏沪杭、珠三角三大城市群落开始了一轮全新的合纵连横,以建立超级都市圈方式提升区域竞争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区最近推出营建上海至宁波大桥、连接15个城市的高速公路网等4项基建计划,准备把长三角地区建成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广东则锐意在“十五”期间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竞争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城市集团。与此同时,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大北京”城市化区域经济体最近又呼之欲出。这样,在中国沿海地区将有三大城市化区域经济体,它们之间互相竞争,并肩发展,由这“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中国经济起飞的态势正在形成。

  苏沪浙15市合纵

  上海市政府早在10年前,就已积极部署推动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把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纳入上海长三角“城市化”的规划之中。

  上海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战较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未来5年,上海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将出现全新格局,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届时,“大都市圈”内15个城市高速公路网可以互通。

  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沿江城市。上海在1993年就正式提出推动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发展。

  王战说,历史上,上海的发展需要靠长江三角洲。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与长三角特别是苏南地区,基本上已形成了产业分工。他说,技术和资本密集产业留在上海,劳动密集的工业则到苏州、昆山(苏州附近)等地区。

  王战指出,今后5年,上海与长三角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变化,届时,推动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基建将基本完成,10年内,上海可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

  这些为区内城市化准备的基建项目包括:一、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将对长江流域形成枢纽;二是浦东国际机场已被国家确定为内地唯一的东北亚的枢纽空港;三是沿海大通道完成,上海至宁波大桥将在2005年开通;四、2003年,15个城市的相互通高速公路网形成。

  “大北京”欲后来居上

  在北方,由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主持完成的“京津冀北(大北京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上月已通过了建设部的审定。根据规划,“大北京”包括了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所统辖的京津唐和京津保两个三角形地区,以及周边的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石家庄等城市部分地区,中心区面积近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0万。

  有学者指出,相距130公里的京津两大直辖市,正沉迷于各自的中长期规划不能自拔,两个城市对于区域经济的带动功能,已在竞争与较量中日渐抵消。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与京津地区相比,但到1990年,珠三角地区即占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已与京津冀北地区相当。1982年,京津唐地区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2,至1990年降至1/14,特别是天津,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相比差距愈来愈大。

  专家认为,国内没有一个地区有京津地带这样优越的城市发展条件,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在政策、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无法与京津比肩。由京津领衔的环渤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但现在已滞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而且,上海之于长三角、广州之于珠三角,都产生了显著的“正拉动”效能,而京津对于环渤海则是“负拉动”,从这一地区抽取资源与资金,却没有反哺区域经济。20年内,珠三角和长三角走向了良性循环,环渤海地区却相反。

  珠三角城市群立志称雄亚太

  与此同时,近日出台的《广东省城市化“十五”计划》提出,到2005年,广东全省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0%以上。其中,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左右。

  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30%的临界值时,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目前广东省城市化水平已达31.5%,城市化加速发展商,此时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

  在城镇要素集聚能力方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城镇居民人均GDP达到2.5万元(当年价格),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左右。

  据了解,广东省城市化“十五”发展方针是:提升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竞争实力,使之成为亚太地区主要的城市集团;扶持东西两翼城市群经济增长,使之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强化广州、深圳中心城市职能,使之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城市;发展壮大一批大城市,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中小城市,使其成为新增城市人口的重要载体;重点发展一批中心镇,加快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最终形成以广州、深圳两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到2005年,广东全省将逐步形成珠江三角洲、粤东沿海、粤西沿海三大城镇密集区;广梅汕、三茂和广(州)乐(昌)铁路沿线3个城镇点轴区以及山区城镇点状发展区;珠江三角洲中部、珠江口东岸、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区。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78734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