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战争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死了一亿多,还有十一亿!(有种就别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战争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死了一亿多,还有十一亿!(有种就别删)   
元昊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战争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死了一亿多,还有十一亿!(有种就别删) (578 reads)      时间: 2001-11-23 周五, 上午8:4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战争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死了一亿多,还有十一亿!”

这是一句多么坚定的爱国口号啊!战争谁都不愿意看到,可是国家民族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民族的安危和利益,为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有时不得不进行战争!面对强敌,除了有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和出奇制胜的策略以外,还必须有和敌人血战到底、同归于尽的勇气;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十二亿玉碎”的气概,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敌人望而却步,置之于死地而后生!

可惜自宋朝开始,中国人,特别是汉民族的强悍阳刚之气日渐退化,贪图安逸、萎靡不振之风日盛,导致了多场悲剧的发生。宋王朝守内虚外,害怕战争,只用萝卜不用大棒,导致都城被破,皇帝被掳。南迁临安后仍不加反省,打击抗战派,纵容投降派,结果进一步积弱,最后在广东厓山以更悲惨的结局收场。

满清和沙俄兴起的时间相差不远,起初,八旗劲旅和哥萨克铁骑都是亚欧大陆上令人生畏的,作战力极强的两支部队。但进入十九世纪后,沙俄越来越强,满清越来越弱,沙俄失去了在亚欧大陆上争霸的唯一对手,自然更加猖狂无比。究其原因,除了政治制度的因素以外,是否保持扩张掠夺的军事传统和忠君勇武的尚武精神也是极其重要的。沙俄经过彼得大帝和叶卡特林娜二世的经营,军事传统进一步加强,军队在多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中不断成长,帝国版图雄踞亚欧;而满清帝国虽经历过“康乾盛世”,但由于“有中国特色”封建制度的僵化,儒家思想的软化毒害,致使整个清帝国失去了进取精神,整天沉醉于“天朝”美梦当中,军事传统和尚武精神丧失殆尽,岂有不挨打之理?!假使清统治者入关后仍以建立亚欧大陆帝国为目标,军事扩张挂帅,强化军事传统和尚武精神,就自然会推动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革,避免僵化(沙俄彼得改革和1861年改革就是为适应其军事扩张,发展其国力而进行的),如此一来,亚欧大陆鹿死谁手就难以确定了。

鸦片战争和甲午之役更是反映了中国人精神的软弱和萎靡。鸦片战争结束时,清政府远未丧失继续作战之能力,失败就在于贪图苟安,害怕战争,缺乏宁死不降的武士气概。倘若中国当时以“四亿玉碎”的决心和以辽阔的国土为依托,难道仅以数万英兵,就能占领全中国吗?!!甲午一战结束时,日本也是精疲力竭、伤亡严重,如果清政府拒绝求和,以中国腹地为战场,日本人绝对是经受不起的。

伟大的毛泽 东同志早已看出这个沉积已久的弊病,所以其执政后,提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备战备荒为人民”、“不爱红装爱武装”等振奋人心,弘扬尚武精神的战斗口号。使中国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下巍然屹立。

但要注意的是,现在的中国有再次走进了历史误区的危险,贪图安逸、腐败萎靡、尚武精神丧失等歪风邪气日盛,毒化着民族的灵魂。现在,我们外有美、日、印等强敌威胁,内有民族分裂主义和台独搞鬼,论坛上又充斥着汉奸分子的嚎叫。我们祖国将走向何方,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中国的民族主义力量应担当起国家命运的重担,作中流砥柱,在暴风雨中成长,为建立一个令世界颤抖的大中国而奋斗不息!!

热爱和平,决不等于以牺牲祖国利益为代价去向民族敌人乞求和平!和平要经过铁和血的洗礼,才更加真实,更加光彩夺目!!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01382 seconds ] :: [ 29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