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旧时的马场 今日的红色英雄---乌兰巴托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旧时的马场 今日的红色英雄---乌兰巴托   
BJ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2529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旧时的马场 今日的红色英雄---乌兰巴托 (1034 reads)      时间: 2002-11-04 周一, 下午9:24

作者:BJ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的夏日流浪,在大漠( 三 )



乌兰巴托





旧时的马场 今日的红色英雄



蒙古现今的首都,旧名「库伦」,原是「马场」的意思---望文生义,可想像这原是游牧者的故乡,该是蓝天白云,碧绿的草原上蒙古包错落有致,马儿自由地驰骋吧?独立后她的名字改为乌兰巴托(ULAANBAATAR) --- 红色英雄的意思, 这样的名字道出蒙古跟苏联难解的关系,也暗示了她与中国的疏离。



来这里之前,总以为会看到许多中华文化的影响,但意外的是没有人听得懂中文,也看不见中文,反而柬埔寨动处都是中文;百货商场或Hotel、航空公司之外,英文也几乎不通,满街都是新蒙文与韩文,初来乍到,韩国在这里的地位让我颇为吃惊,深入后我发现,就像台湾人哈日一般,在这里韩国简直是偶像,韩货是精品,但韩货在我们的眼中顶多是还可以而已,说是精品实在难以理解,不过韩资对这草原上国家的新经济应有如命脉一般吧?因此除了满街的韩文之外,有条街俗称韩国街---但特意逛一逛后,实在也感受不到她的繁华,萧条冷清似乎是这草原国的共通景象。



韩资影响蒙古的今日经济,但对蒙古影响更深的恐怕是苏联吧?这俄罗斯风远远改变了草原的文化。因苏联势力的介入,草原上的大马场,出现了矗立着红色革命英雄雕像的苏和巴扥大广场,骑着马宣示独立的苏合巴扥雕像,矗立于偌大的广场,广场成为乌兰巴托的重要地标,地标北边灰白色的建筑是国议院,两侧还有文化局及国家剧院与芭蕾舞厅,呈现苏联的风格,每年的那达慕赛会的游行就由这里开始。



苏和巴扥(Sukhbaatar),蒙文是「铁斧英雄」的意思,1917年他加入击退中国的军队,1921年被指定为蒙古人民革命军的总指挥,并于这乌兰巴托广场的现址再次宣布蒙古独立,有人说他是苏联刻意塑造出来的英雄,颇有取代成吉斯汗的味道---不过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成吉斯汗的地位显然是很难撼动的,到处都卖有关于成吉斯汗的纪念品及肖像可见一般。











因为苏联的影响,斯拉夫风格的建筑、俄式公寓及木屋,与传统蒙古包错落在这城市中,整个城市呈现游牧生活与现代都会生活交错的矛盾面貌。苏联解体后,除了可以看见共产主义的遗迹之外,资本主义带给社会的凌乱也处处可见,跟许多发展中的大城一样,杂乱的景象中,带着生命图存的企图。所以一边是现代文明的都会生活---充斥的手机广告、露天pub、大型的韩资购物商场---Sky Shopping Center、穿着现代时髦的蒙古女子、满街跑的Taxi及俄国吉普车…..;另一边则是传统的力量---老旧杂乱,尘土冲天的老旧社区,蒙古包、流浪街童、传统的Central Market (当地人俗称Black Market ),偶尔还有骑马的蒙古大汉、穿着蒙古袍的老先生老太太穿梭过街,更奇特的景观是是穿着蒙古袍的婆婆,个体经营的<行动>电话---名符其实的行动电话,集现代与传统于一身。



整个蒙古约有四十四个台湾大,人口却约只有台湾十分之一---二百四十万,但三分之一的人口集中于首都乌兰巴托,乌兰巴托就像个大磁铁,强而有力地吸引着渴望现代化洗礼的蒙古人,义无反顾地朝她前进。但对于恋旧的蒙古人而言,这失去草原风格,凌乱而矛盾的进步城市是用来赚钱的,真正要生活还是要回到美丽的草原,那才是蒙古人原始的家。但对于观光客而言,凌乱也好,繁荣也好,现代也罢,传统也罢,这多样化的乌兰巴托都是我们猎奇的对象,所以每天我们总是悠闲地晃荡到天黑,管他蓝天白云,还是乌烟瘴气尘土飞扬,管他繁华还是萧条,杂货店水果摊,哪怕推车提水的蒙古小孩,也常是我们好奇的对象,观光客永远以宽容的心,阅读当下旅游的城市。



乌兰巴托并不繁华,主要街道寥寥可数,除了西式的pub、coffee shop 或百货商场外,一般传统的小店或公司行号的店招及门面,迥异于我们经验中的商店,他没有华丽的玻璃橱窗,单扇门小的如一般的住家,因为我们不认识蒙文,因此若忽略门上的文字,你很难想像那是一家店面,会以为那是一互普通人家而已。因为不认识蒙文,加上及多数的商店都没有英文,因此吃饭或换钱,我们是靠经验法则归纳,知道哪些符号有卖吃的,哪个符号代表银行。吃跟换钱问题不大,最痛苦大概是到火车站想打听如何买票---因连哪里才是售票大厅都难以辨识,更何况卖国际火车票的地方是在另一处。这迷惑与痛苦大该跟在孟加拉要找厕所一样,应为那是个落后的回教国家,基本上女人是不抛头露面的,所以别说没啥公厕,更无所谓女用厕所了。







草原上的小白花-Edelweiss





来到乌兰巴托有人说这儿景色优美,尤其是信马游缰到近郊的草原上,享受天宽地阔与造物同在的意境;蜿蜒清澈的土拉河畔,绿荫下烤全羊,草地里喂老鹰;星空下,酒酣时,放歌草原遥想当年成吉思汗豪情! 这是人间最美的闲情,最写意的生活。的确乌兰巴托近郊的特勒吉国家公园(Gorkhi-Tereji)里,有的是草原风情,还有许多独特的巨岩,以及稍异于中北部牧区草原的山林。蒙古的山是很有味道的,但有人说那只能称为沙丘而已---草原上常见的是干枯的小坡上,长着稀疏的小草,绿草中树木仅沿着迎风面的棱线生长,棵棵分明,看不到浓荫巨木---远望过去,像极小时候画画时,用铅笔勾勒的轮廓线,也像是年纪迈头发稀疏的沧桑老人,静静地在草原边守候的大地上的羊群与家园,而这里的山,树木是稀疏散布,但干涸的大地难掩他的饥渴,树木、巨石、草坡上仍时不时露出黄橙的泥土。但这里不同于市区,在这里可以骑马、攀岩,或在渡假蒙古包中住上一宿,也可以在溪边戏水捡石头打水漂儿,想下水游泳也行,只是水相当的冰冷……还有,这里有满地遍野的Edelweiss可以采!





<<乌龟岩>>



发现Edelweiss有段故事。



在大草原时,我总特意留心草原上的花花草草,当时就注意到一种很不显眼,很难判别那是花还是草的小生命,因为它全身是银绿色的,于是我用相机拍下近影---拈花惹草是我行旅中常做的事。



之后回到乌兰巴托,我们终于来到近郊这颇负盛名的特勒吉,跟众多游客一样寻找巨大的乌龟岩 --- 一个巨大形如乌龟的大岩石,这一天因为已是七月下旬,特别炎热,但阳光下,大草原上闪闪发亮,一如闪烁的小晶钻,很美很美,贴近一看,发现那是一株株银白色的小花,或说含苞的草,跟草地的颜色其实很接近,干干枯枯像是缺乏水分。后来Beer回想起她看过的卡片,惊呼说这就是---小白花!!她的惊喜也唤起我的记忆,几年前表妹知我喜欢花草,特别寄了张雪地里的Edelweiss给我,当时并不惊艳,我以为是冰雪覆盖,小白花才分外娇弱干枯,回想卡片上的Edelweiss跟眼前闪动的银白小花,模样相当,这时终于确定这就是Edelweiss了! 最兴奋的莫过于我们两个,于是我们两人便开始疯狂地采摘小白花,远有山,近有碧绿辽阔的大草原,在大草原上快乐地采撷小白花,我们留下最甜美的倩影。这感觉像极「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电影中,朱莉安德鲁斯,带着孩子们在草地上又唱又跳---



Sol do La Fa mi Do Re---

Sol do La Si Do' RE' Do'---



据说Edelweiss的花语是「重要的回忆」,尤其是对眷恋祖国的人而言,是奥地利的国花。眺望远山,环顾草原,的确很像欧洲,像我去过的真善美场景,只是那时是冰雪覆盖的隆冬,而此时眼前满山遍野的小白花,娇弱地在阳光下闪动,不禁想像那一家子翻山越岭追寻自由去的情景…













都是石雕惹得祸!





采过小白花,行经土拉河,帅哥司机阿特拉突然斜开进入草原的河边,难得有些小树荫,河边很多人在戏水,禁不住诱惑,我也不嫌麻烦脱鞋下水,摸石头打水漂儿,还捡了五颗小石头作纪念,无聊时可以回味童年玩捡石头的游戏。



之后我们往回走穿过乌兰巴托,往南到安得朵夫(Undor Dov),因翻译毕丽格也不熟悉这一区,于是我们把mook的大石雕图给毕丽格及司机阿特拉看,但他们讨论后均表示没见过,沿途问警察,警察也摇头---总之,蒙古人没见过大石雕。最后我们只好放弃了,让阿特拉带我们到这附近的一座喇嘛庙-满资召尔寺(Manzshir Khiid)。



满资召尔寺(Manzshir Khiid)位于有些陡的斜坡上,建于1733年,鼎盛时这里曾有超有过20间的寺庙、350位喇嘛在此修行,但史达林政权的入侵,破坏殆尽,喇嘛也纷纷逃离。如今的主体寺庙是近年重建的,部分寺庙也改成小博物馆,纪念未被破坏前的模样。这里的草原,不同于牧区,草原上有许多巨石,加上断垣残壁的遗迹,显得分外荒凉,因是斜坡,上行路显得陡峭,走得有些气喘,但沿途有许多小野花-蓝紫色像风铃的小花,毕丽格告诉我这花的名字有长生不老的意思,还有黄色、赭红色的…,当然,还有许多的Edelweiss,岩石旁的小白花长得营养许多,不像国家公园的大草原,毫无遮拦,烈日强风下,显得娇弱。



来到满资召尔寺(Manzshir Khiid),最爆笑的是-我们的总务Red发现那个大石雕,那个蒙古人都不知道的大石雕,果真<很大>,以致没人知道它。Mook杂志上的照片看来,那是个巨大的石雕,塞满整个画面,看来像是个地标。但进入满资召尔寺前的草原,呵呵,这儿有许多石雕阿,但它实在渺小得很,尤其散落在草地上,石雕约只有人的二分之一,难怪蒙古人会没印象。都是这石雕惹得祸---让我们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于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跟它拍拍照,好让大家知道它到底有多么巨大,而我心血来潮,忍不住要重重垂打它 - 当然有照片为证罗!这样的乌龙事件,主要是拍照者没有放置比例尺的结果,但今日再细看Mook上的照片,由旁边的野草高度,若能明察秋毫,其实也看得出石雕并不大,所以糊涂的是我们自己。









甘丹寺



甘丹寺( Gandantegechinlen Khiid )是蒙古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喇嘛寺,是蒙古的信仰中心,信徒络绎不绝。旅游界流传一句话:「到蒙古如果没有去甘丹寺,就等于没来过蒙古。」



我们按图索骥沿途问人,正巧一对母女说她们就要去那里,我们跟着她们---发现原来甘丹寺所在的小山丘,正是我们刚到蒙古找住宿时,雪莲花带我们来过的地方,一个有俄罗斯木屋与蒙古包混居的老旧社区。



蒙古的天蓝极了。高原上的蓝天常蓝得让人赞叹再三,蓝得让人舍不得转移目光,就这样,以蓝天白云为衬,群鸽舞动,甘丹寺的主殿便谋杀了我不少的底片。面积广大的庙群,予人肃穆庄严遗世独立的感觉,迥异于山丘下滚滚红尘为生活忙碌的嘈杂,我们在此晃荡许久,喇嘛寺外有只可爱的小黄狗,悠闲地在门外休息,忍不住上前逗弄,又帮她拍照,惹来不少好奇的眼光。当然我也很想拍拍休息中的喇嘛,但不知为何蒙古人比我想像中腼腆害羞许多,他们总温和地闪开镜头表示拒绝。



甘丹寺( Gandantegechinlen Khiid )蒙文的意思是「伟大的地方」,建立于1838年,是政教合一时代中最重要的行政中心。1937年的宗教劫难中,寺中的观音像被运到苏联的圣彼得保,熔化作成子弹,现今的观音像则是1996年重建的,但外宾入殿参观得1元美金---一位修行的喇嘛在门口收费,那感觉很突兀,突兀得让人遗憾。



博格多汗冬宫---昔日王谢堂前燕 今何在?



博格多汗冬宫(Winter Palace of Bogd Khaan),建于1893-1903年,是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八世(1869-1924年)冬天的居所,Bogd是神圣的意思,Khaan则为冬宫,他在此渡过20载的寒冬。



这里是唯一我感觉跟中国建筑较接近的地方,有牌楼及重檐式的建筑,但禁止拍照---即使是外观。



喇嘛教自十三世纪传入蒙古后,一直是蒙古人生活重心之一。蒙古人民九成以上都笃信喇嘛教,单是乌兰巴托建了不少喇嘛寺。但在社会主义时期,很多寺庙都遭到大肆破坏。 1911年,蒙古趁着清政府被推翻,便宣布独立,当时中国政府并不承认蒙古独立,活佛八世则自行在乌兰巴托即位做皇帝。



  二十年之后蒙古共产化,废除了帝制,也不承认活佛转世,白墙砌成的冬宫,也成了现在的宫殿博物馆(Bogd Khaany Ordon Muayej),收藏是世界各地送给哲布尊丹巴八世的「稀世」珍品, 尤其他有收藏大动物的癖好,据说曾养过长颈鹿当「宠物」,加上私生活很混乱,启人疑窦,我们最好奇的是用150只美洲豹皮作成的蒙古包,与80只狐狸所制成的绳子,还有金缕鞋。只是我们找了半天,除了蒙古包,绳子及金缕鞋却没看到。



由这位活佛生前的收藏品及私生活,可以窥知他的一生一定相当糜烂,但我难以理解的是:既是活佛怎会如此?



眼前这冬宫,庭园内杂草丛生,荒芜得厉害,不知为何,我竟联想到乌衣巷---这里曾繁华一时,尔今荒烟蔓草,田园已芜,真的很有「乌衣巷口夕阳斜,朱鹊桥边野草花」的沧凉,而「昔日王谢堂前燕」,的的确确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吧? 找不到书中说的珍品,有感而发应众人要求,在留言簿中真实地留下当下的观感与心情,这时正好有一对法国夫妻也有意留言,竟以中文跟我们交谈,有些惊喜,原来他们去过大陆多次,所以会一些中文,我们当然希望他们有机会也到台北走走罗!所以热情邀约。





「大漠行一」

「大漠行二」







作者:BJ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J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0361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