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从左到右: 关于媒体。新闻自由,与其他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从左到右: 关于媒体。新闻自由,与其他   
所跟贴 从左到右: 关于媒体。新闻自由,与其他 -- Anonymous - (7206 Byte) 2002-9-30 周一, 下午11:01 (635 reads)
Rubina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借我一双慧眼 (227 reads)      时间: 2002-10-01 周二, 下午6:0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NOEQ分析得真透彻,鼓掌!

说到民众是否被媒体欺骗的问题。我认为除了客观事实描述的歪曲,很难判定是否媒体在刻意欺骗大众,很多时候媒体记者本身也属于受骗上当对象。媒体记者在报道一个大的新闻事件时,因为他自己的立场和消息来源的局限性,事实上由他们传递给大众的信息已经是经他自身过滤了,如果他自己受骗上当了,展现给大众的不过就是他受骗上当的观点。事实上,任何人、任何利益集团在面对媒体时,都多多少少在包装自己,尽力使媒体报道出自己的目标状态。有时是媒体在上当,引着大众也在上当,有时是媒体上当,大众中的一部分人独具慧眼,看清事物本质,有时是媒体和报道对象联合起来欺骗大众。

所以,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之处是好的媒体环境必须允许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大众可以接触到不同侧面、不同立场的报道和评价,给大众辨别和判断的机会。

中国的受众首先缺乏的是看事情的机会,其次也缺乏判断的能力。中国的媒体环境不成熟,受众环境一样也不成熟。因为看惯了统一口径的报道,只要冒出一点不一样的声音或者尖锐的批评,立刻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并且很多情况下,都会马上对这个不一样的声音一便倒,大概是长期新闻高压管制下的逆反心理的爆发吧。中国受众缺乏一种全面分析判断事情的理智和客观。国内很受关注的报刊《经济观察报》时常对一些经济事件进行深入报道,我自己关注过一段时间IT行业的报道,因为我对这个领域相对熟悉一些。结果从不少报道中都可以看到记者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喜欢挖某些事情特别不为大众所知的一面,并且说实话,这些记者并不是行家,很多问题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总喜欢拿其中一面当全部,把局限性当深刻。业内人士往往能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去分析和判断,因为他们了解这个行业,也知道事情的全面情况。但对于绝大部分普通受众来说,接受到的就是记者的片面观点,动不动就跟着在激愤。这样形成了一种不太成熟的风格,媒体喜欢专门挖隐秘的一面当全面,受众看到隐秘的一面就认为这肯定是真相。

同时,现在国内很多记者的自身素质也实在令人失望,尤其是有些地方媒体,看着有些文章和报道,我真忍不住一阵鄙夷,怎么这些人就懂这么点东西,也敢拿出来卖弄,在行家面前丢人现眼,对不熟悉该领域的受众进行误导。

所以,中国的媒体和受众都需要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借我一双慧眼,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06793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