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戴晴:《东方红》始末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戴晴:《东方红》始末   
转贴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戴晴:《东方红》始末 (975 reads)      时间: 2001-11-15 周四, 下午9:52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东方红》始末



戴晴



歌曲《东方红》,半个世纪来,已经成为毛泽东的专用赞颂诗。整整五代,十几亿大陆中

国人,从出生到离世,无不被这支歌包裹:或被感动、或遭折磨。其实大多数人已经不被

感动或者折磨,他们早已在无尽的刮噪中麻木了。至于外国人,要么对中国歌曲一无所知

,如果略知一二,就是它。



一个政党,要取得胜利,离不开政治宣教和鼓动,唱歌是诸般方法中最省钱省力的一种,

这是常识。《东方红》旋律无懈可击:完整、优美且极易上口,原因非常简单:它来自民

间,经受了时间的反复锤炼。



优美的民间小调变成官方颂歌绝非偶然,概括地说:“延安整风的伟大胜利”。刘炽,“

土共”里边最有才华的作曲家,《东方红》首演指挥,正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



1937年,他当小演员的红军剧社里有几位老民间艺人,其中一位名方宪章,一直在黄河两

岸卖艺,肚子里装了很多山西民歌,其中一首《芝麻油》:



芝麻油,

白菜心,

要吃豆角嘛抽筋筋。

三天不见想死个人,

呼儿嗨哟,

哎呀我的三哥哥。



这是典型的西北高原民歌,被当地的男男女女不知唱了多少世纪。到了1938年,国共合作

抗战,需要鼓动士气,诗人安波走捷径,顺手为它填了新词:



骑白马,

挎洋枪,

三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

有心回家看姑娘,

呼儿嗨哟,

打日本我顾不上。



主角依旧是三哥哥,只是情长换成了气壮,在当年那样的气氛中,很快流行开来。



后来,我们知道,共产党内召开了一连串的生死攸关的会,到了1943年,终于确定了毛泽

东至高无上的地位。于是,一名小学教师,迎合政治需要,为这首已经不少并非乡下人都

会哼的歌填了新词: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生存,

呼儿嗨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这叫“紧跟形势”。大陆的文化人都知道这句话的份量:跟对了,跟到了节骨眼儿上,一

出小戏、一首鼓动词、一个曲子、一篇小说,够吃一辈子;跟不上或是不肯跟,再大的才

华,也只有安于寂寞了。这位教师本应为此而发达的,不料他不会宣传自己,又碰上共产

党特别喜欢标榜“劳动人民创造一切”,这回这“紧跟”的荣耀就落到了一个名叫李有源

的也会唱两句曲儿的“劳模”身上。



撇开这桩版权公案不提,由于得风气之先,在1944年延安那样的气氛之下[1],大家都唱起

来,有人续上大生产的内容,有人续上民主联军的内容。



到了1945年秋,日军投降,毛蒋两个死对头剥开一切伪装,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刻终于到来

。毛泽东的威望此时更是非同小可。出于大的政治形势的需要,专业的文工团体奉命将这

首歌加以完整,成为后人熟悉的三大段,并正式演出。



接下去就是官方的不仅有意而且强大无比的推动:印歌书、灌唱片、编入教材、宣传鼓动

。这一推动,到了党已经有权行使政府的一切职能之后,就更加无孔不入。20年之后,到

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这歌已经不是人人会唱、人人爱唱的问题,实在到了没有人不敢不唱

地步。在大型交响乐队的伴奏下,伟大领袖从容地挥巨手的画面已堪称现代造神典范;而

“在庄严的《东方红》乐曲声中……”,成了官方套话中用得最频繁的一句。事情做到了

这个份上,套用一句伟大领袖自己爱说的话:不可能不“向它的反面转化了”。



目睹这支歌从小曲到神颂的全过程的刘炽后来说:文革中“《东方红》和《国际歌》一起

唱,前面是‘他是人民大救星’,后边是‘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我心想:这不是矛

盾吗?但那个年代谁敢吭声?”党改造了民歌——同时也将纯朴健康的人,变成“战胜敌人

的武器和工具”。武器和工具是好用,但是,如果一个政党和它的领袖真的“爱人民”,

真想“为人民谋幸福”,他就该想想,男女老少、士农工商,整天泡在大标语大口号里“

为政治服务”,有什么幸福可言。



到了80年代末,北京还有人在唱《东方红》,只不过将歌词中的句号换成问号,曲式也失

去了原有的庄严: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咋出了个毛泽东?

他为人民谋幸福?

哎哟哟哟,

他是人民大救星?



步前辈歌词拓展者的脚步,一批小痞子也“紧跟形势”,顺手填新词儿,只不过唱的是他

们自己的领袖罢了:



西方白,

月亮落,

中国出了个邓开拓。

他让人们富起来,

嗨哟嗨哟,

他叫大伙儿各顾各。



唱归唱,政坛人物,特别以个人功业为目标的政客,总难以永恒。无论经过怎样的穷竭心

计、金戈铁马,真正活在人们心里的,还是那活泼泼、热辣辣的真情:



芝麻油,

白菜心,

要吃豆角嘛抽筋筋。

三天不见想死个人,

呼儿嗨哟,

哎呀我的三哥哥。



补记:



查找资料翻旧报纸,又发现1949年2月2日《人民日报》(石家庄版)



1



东方红太阳升

立功英雄模范真光荣

勿骄勿躁积极干

呼——

继续竞赛大生产。



2



搞竞赛大生产

英雄要带著群众干

工作办法要改善

呼——

竞赛任务提前完。



3



提高觉悟虚心学习

不讲怪话不调皮

上级号召要做好

呼——

争取下次立功劳。



注:



[1]当时,“毛泽东思想”这一提法开始确立;《毛泽东选集》开始出版,毛泽东个人在党

的最高级会议上有了最后的决定权;刘少奇王稼祥等连连发表赞颂文章,就连王明博古也开

始使用“学习毛泽东”、“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这类字眼。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9799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