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房龙其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房龙其人   
一聊百了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04/10
文章: 549

经验值: 85


文章标题: ZT 房龙其人 (613 reads)      时间: 2005-5-21 周六, 下午6:38

作者:一聊百了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转载自 朱子仪 喜书所写的介绍房龙的文章

房龙于一八八二年出生在荷兰的鹿特丹,家庭虽然很富有,但是父亲不关心孩子,彼此分居,所以他从小“逃避在过去之中”,从十岁起就沉溺于史学,以至于后来“了解十七世纪胜过了解二十世纪”。他受荷兰的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莫斯影响很深,一贯反对愚昧和偏执,并且对劳动人民深为同情。

房龙从一九○三年后在美国、德国求学,获得博士学位,但这没有使他飞黄腾达,也没有从此专门在书斋里讨生活。他甚至认为:“凡学问一到穿上专家的拖鞋,躲进了它的‘精舍’,而把它的鞋子上泥土的肥料抖去的时候,它就宣布自己预备死了。与人隔绝的知识生活是引到毁灭去的。”

房龙在上大学前后,屡经漂泊,当过教师、编辑、记者,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有一度还曾经专门从通俗剧场中学习说话风趣的技巧。一九一三年起他开始写书,到一九二一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从此饮誉世界,直至一九四六年去世。

房龙多才多艺,能说和写十种文字,拉得一手小提琴,还能画画,他的著作的插图便全部出于自己手笔。

房龙一生的著述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他开始写作到成名,作品有《荷兰共和国的衰亡》(1913)、《文明的开端》(1920)和《人类的故事》(1921),这也是他写作风格的形成期,《人类的故事》使他成为畅销书作家。第二阶段是他与利弗奈特出版公司继续合作的时期,他的写作保持了很高的水平,却再未取得《人类的故事》那样的成功。这一阶段的作品有《圣经的故事》(1923)、《人的解放》(即《宽容》)(1925)、《美国史事》(1927)、《奇迹与人》(1929)、《伦勃朗的人生苦旅》(1930)。第三阶段自他改投西蒙和舒斯特公司到去世,在此期间房龙的作品又三度上了畅销书榜。这一阶段的作品有《人类的家园》(即《房龙地理》)(1932)、《艺术》(1937)、《西方美术简史》(1938)、《欧洲印刷史话》(1938)、《发现太平洋》(1940)、《天堂对话》(1942)、《托马斯·杰斐逊传》(1943)、《西蒙·玻利瓦尔传》(1943)和死后出版的未完成自传《致天堂守门人》(1947)。钱满素女士在为北京出版社的《房龙文集》撰写的总序中说得好:“房龙始终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在写作”,他“不是深奥的理论家,但却未必没有自己的体系和思想”,他的著述“选择的题目基本是围绕人类生存发展最本质的问题,贯穿其中的精神是理性、宽容和进步”,“ 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和真理,使它们成为人所皆知的常识。”

说到房龙,读书界几乎人人都听说过。这位写了《人类的故事》和《宽容》的美国作家,爱画画,常常在给别人的信中画上自己的漫画像,其中有不少更是把自己画成了大象。这当然是在嘲笑自己的庞大臃肿,因为谁都知道房龙身材魁伟,体态超重。但读了《房龙传》和他的许多著作,了解他曾以何种面目在社会上亮相之后,我觉得他确实具有某种让人经常联想到的大象风格。

自1913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直至去世,房龙这个名字总是和历史联系在一起。难怪他去世的当天,美国《星期日快报》刊登讣告时用了这样的标题:“历史成就了他的名声——房龙逝世。”房龙是历史学博土,但他并不以深入细致的研究见长,而是善于把历史通俗化、个人化,能将深奥晦涩的历史内容描述得令一般读者乐于接受,他使读历史成为读者的一大乐趣。

年轻时的房龙,因经济拮据,像一头大象一样鲁莽地闯入了出版界。他指望出本书挣钱维持生活,并以此成为到大学谋个教职的资本。但他选择的是写历史作品,当时没有人相信干这个能挣钱。由博士论文改写的《荷兰共和国的衰亡》,因其新颖的风格颇受书评界的好评,但却只售出了不到700本,于是引来了出版商满怀怜悯的话语:“我想连在街上开公交车的也比写历史的挣得多。”但有一位芝加哥的书评家却预言,要是历史都这么写的话,不久历史书将名列畅销书榜。

当一位出版商有了同样的先见之明,房龙一生的转折点便到来了。这位出版商名叫霍雷斯·利弗奈特,房龙先后和他签约写了《文明的开端》、《人类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宽容》等等。他们的合作历时10个年头。《文明的开端》的意外热销已经表明霍雷斯·利弗奈特独具慧眼,而《人类的故事》不仅引来书评界的一片欢呼并获得最佳少儿读物奖,该书共印了32版,房龙本人的收益也不少于50万美元。就连给这本书挑错儿的历史教授也不禁发出感叹:在房龙的笔下,历史上死气沉沉的人物都成了活生生的人。

也许是熟悉历史的缘故,房龙还是较早视希特勒上台为严重威胁的少数美国人之一。1938年,他出版《我们的奋斗———对希特勒所著(我的奋斗)的回答》,摆出了与德国纳粹势不两立的架势。在德国入侵他的故国荷兰、野蛮轰炸了他的出生地鹿特丹之后,房龙自称“汉克大叔”,在美国通过短波广播对被占领的荷兰进行宣传,以他特有的机智向受难的同胞传递了许多信息。

对于房龙的评价,从来都是五花八门。敬慕他的人给他“人文主义者”、“历史学家”的头衔,鄙视他、嫉妒他的人则视他为投机分子,说他热衷于沽名钓誉。房龙靠写历史书暴发,着实抢了当时美国不少文学名家的风头。他们不服,抱怨报刊上的文学专栏竟然都在评介房龙的书。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有一次当着房龙的面就发起了牢骚:“房龙到底以为自己是什么人?是个作家?”至于房龙的个人生活,他的儿子杰勒德·威廉·房龙写的这本传记,简直是在做砸烂偶像的工作———自私自利的老房龙形象跃然纸上。

在中国,有关老房龙作品的评论焦点主要是他的写作手法———这正是他的写家本色。郁达夫写道:“房龙的这一种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的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的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不管怎么说,房龙作为杰出写家的特征是实实在在的,他的作品可以作证,这些作品的读者都可以作证。也许文学史和史学史都不会留下他的名字,也许他身上永远背着“通俗作家”的别扭名声,但他毕竟是以他大象般的勇气和大象般的风格在文学与史学之间开辟了一片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普通读者能轻松快乐地感受历史、感受地理、感受艺术。


作者:一聊百了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一聊百了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寒山小径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7403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