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据说弄得我很是“尴尬”的文章:(作者名叫“旁观的”)
海纳百川首页
->
众议院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据说弄得我很是“尴尬”的文章:(作者名叫“旁观的”)
锺 舟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554
经验值: 0
标题:
据说弄得我很是“尴尬”的文章:(作者名叫“旁观的”)
(511 reads)
时间:
2004-12-03 周五, 上午10:59
作者:
锺 舟
在
众议院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请大家先看看,我会慢慢来嘲弄几句。
这位锺舟先生是罕见奇坛的锺舟先生吗?
送交者: 旁观的 于 December 02, 2004 20:01:06:[新观察/xgc2000.org]
回答: 愚人兄,随想随打,要允许我修改和反悔啊:) 由 锺舟
于 December 02, 2004 12:11:33:
俺看过那位愚人先生的贴子,觉得他的翻译,除了靠后面的
一句他搞错了以外,还算基本无大错。有些小的地方不太确
切,也算过得去。不过锺先生也没看出来那个错误。
全面的看一下锺先生的这一篇,和愚人先生比起来差距太大
了些,下面那位哈哈哈哈先生说尺有所短,是很有道理的。
看来你不是干这一行的,有点没屁硬挤,锻炼身体的意思。
那位愚人先生问你的另外两个问题,你说题目太大,我看你
回答起来肯定很吃力,这只是俺的感觉,不一定正确,你可
以试着回答一下,俺可不太懂,只知道皮毛,不过别人写出
来,俺还是可以判个高低的。
你的文中有四点,第一点不用说了,是你们文人的吹捧;第
二点是谁都懂得,你说了和没说一样。你的第三点,是所有
讲“音乐起源”书中第一页就提到的问题,也没有什么好谈
的,俺不知道你在这一贴里谈这些干什么,没有意义。只有
你的两个第四(看来是你写错了),算第四和第五吧,还可以
说点什么,一起讨论讨论,望不吝赐教。
只要在文艺界这一行中有很小职位的,哪怕是跑龙套的,都
知道有这么一个《编钟乐舞》,如果说没亲身看过,有情可
原,如果说你“至今也没看过”,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因为,
自从1978年挖掘出来很多编钟后,经过维修和验音,在1983
年由湖北省的一个歌舞团运用编钟素材创作了“编钟乐舞”,
用歌、乐、鼓、舞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将曾侯乙墓出土的编
钟、编磬、建鼓等数十件古乐器仿制品,同台演奏,成为人
们所说的《编钟乐舞》,自那以后,《编钟乐舞》不仅舞遍
了大江南北,还出访好多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国庆三十
五周年还作为一个“编钟乐舞”造型的彩车让所有人一饱眼
福。几乎妇乳皆知。
其实这里关键的关键,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在这一段经历中
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和没有看过转播,否则很难说你真的在
这一行中。再有,当时编钟的民族气息非常的浓,许多民族
色彩的文艺节目都想尽办法把编钟加进去,1983年,中国广
播民族乐团就经过艰苦的努力,排练出了一套传统名曲,全
部加入了编钟的演奏,后来在同年由中国唱片社录制并出版
了一盘“春江花月夜”磁带共七首古曲,当然俺就有一盘,
自那以后,这几首曲子的演奏无出右者,编钟的音色,对有
些人来讲,开始有些不习惯,可听过几次后,你会觉得,让
你越听越想听。
另外《编钟乐舞》是否叫坐的问题,更说明锺舟先生太不了
解当时的情况了,上边已经说了,那是“舞”遍大江南北,
能不叫坐吗?也许八三年时锺先生已经出国了?不过这个节
目可专门在美国和加拿大演出过,锺舟先生不在北美吗?比
较奇怪。正因为看到锺先生对这些东西如此生疏,所以觉得
锺舟先生应该不是一位行中人,不是说别的意思,如果你说
你是内行,俺会觉得怪怪的。
你对《编钟乐舞》是否演奏的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乐曲的判断,
更让人觉得根本不是一个内行人说的话了,而且这种回答没
有半点学术水平。实际上这种演出无论如何都是古代当时情
景的粗略的、主要的、主流的、特徵的、创造性的再现,就
象一部描写古代的电影或其它文艺形式一样,根本不可能有
绝对的真实可言,所以锺舟先生对此的评论,更进一步的说
明锺先生不太懂得艺术评论、艺术价值、艺术宗旨、艺术生
命本身的内在联系和真正内涵,倒象一个根本不懂和对此一
无所知的外行人,当被别人问起这个问题以后,不得不说出
的毫不负责任的一句空话而已。其实如果不知道,干脆说不
知道更好,不知者不怪吗。所以先生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人不
解。其实要冒充内行是个很辛苦,同时也是很困难的事情,
况且也是需要有那么一点点水平才有资格去冒充的,比如
俺也是个冒充的,但看起来比你强多了。至少自我感觉如此。
古谱的问题,就更看出老先生的生疏了。不过俺很少写东西,
手都累了,等以后有时间再和先生探讨吧。
最后一个问题,连同那位愚人先生都搞错了:
“吁! 沈沈旋宮,坊司失職”。
这里,两位都不知道如何去念“沈沈”这两个字,如果你们
知道,就不会犯那样的错误。
“沈沈”这两个字,应该念:谈谈,是什么意思呢?应劭有
云:“沈沈,宫室深邃之貌也。”所以引伸为“博大精深”
之意,而不是“沉沉”之意,沈字有沉的意思,但当连用到
“沈沈”时,表示宫室深邃之貌,或引申为“博大精深”,
所以“沈沈旋宮”,在这里的“沈沈”两字,是对旋宫(变调)
的修饰,形容变调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这才是
“沈沈旋宮”的真正含义。
另外,锺先生对“旋宮”两字的解释,也暴露了锺先生对变
调的理解性的错误,更说明锺先生似乎是道听途说的较多,
真正理解的甚少,这是很让人遗憾的。“旋宮”一词,愚人
先生的注释写到:旋宫指旋宫转调,即“宫、商、角、徵、
羽”配十二律的音调转换。这可以算基本正确,正确的含义
是说:以七音配十二律,每律都可作为宫音,所以也被称为
“还相为宫”,或“旋相为宫”,简称“旋宫”。以各律为
宫所建立的音阶则称“均”。如以黄钟为宫的音阶称“黄钟
均”,以大吕为宫的称“大吕均”等。锺先生所提出的所谓:
“对于'旋宮'的概念的看法,至今还不是很统一、很清楚”,
这一说法,实际上是对于转调细节上的模糊,根本不妨害对
於这一句子的解释,“沈沈旋宮”这一句,不过是说变调的
“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并没有去探讨如何去变,所
以根本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使得翻译变得“有些模糊和勉强”,
而正是锺先生不知道如何去念“沈沈”这两个字,导致不明
白“沈沈”这两个字的含义,才使得翻译变得“有些模糊和
勉强”,正所谓差之毫厘,千里之谬也。不过也应该羡慕锺
舟先生的运气,歪打正着,指出了这句的翻译“有些模糊和
勉强”,也算是功德无量啊。恭喜了。
简单的说了几句,不一定对,希望看到锺舟先生更多的文章,
但最好这种“歪打正着”的情况少一些。愚人先生还在请教
你对另外两个题目的研究成果,俺也很想沾光请教,请先生
千万不要推脱,让俺们门外汉一饱眼福。
另外,夜深沉似乎先生比较拿手和熟悉,望能不吝赐教,让
俺们早日拜读先生大作。谢谢。
作者:
锺 舟
在
众议院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我的原文贴在小径:“随想随打1”
--
锺 舟
- (1270 Byte) 2004-12-03 周五, 上午11:01
(296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众议院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682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