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纽约客》:道德规范的系统性侵蚀——川普从总统职位中获利多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纽约客》:道德规范的系统性侵蚀——川普从总统职位中获利多少?   
所跟贴 《纽约客》:道德规范的系统性侵蚀——川普从总统职位中获利多少? -- bystander - (3383 Byte) 2025-8-14 周四, 上午1:57 (14 reads)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1148

经验值: 36266


文章标题: Grok:“川普的案例在获利规模、公开性以及涉及外国政府的程度上独一无二。” (7 reads)      时间: 2025-8-14 周四, 上午1:58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Grok:“川普的案例在获利规模、公开性以及涉及外国政府的程度上独一无二。”

《纽约客》文章详细描述了川普及其家族在担任总统期间及之后通过各种商业活动和政治运作获取巨额个人收益的行为,估计总金额超过34亿美元。这些行为引发了关于以权谋私、潜在违法或违宪的严重关切。

一、涉及以权谋私的行为

以权谋私(abuse of power)通常指利用公职权力为个人或关联方谋取私利。根据文章,以下行为明确涉及以权谋私:

1. 海湖庄园(Mar-a-Lago)获利:

行为:川普通过提高会籍费和举办活动在海湖庄园获利超过1.25亿美元。会员身份和活动参与被视为接近总统的机会。

以权谋私:利用总统身份吸引富豪和利益相关者支付高额费用以换取政治影响力或社交机会,构成典型的利益冲突。例如,“Executive Branch俱乐部”50万美元的会籍费直接将总统职位的接近性商品化。

2. 竞选资金挪用:

行为:通过川普商店商品销售获利1.277亿美元,并通过政治行动委员会(PAC)支付其法律费用,金额超过1亿美元。

以权谋私:将竞选资金转移到个人或关联账户,实质上将政治捐款转化为个人财富。这种行为利用了竞选活动的公共资源为私人利益服务。

3. 海外商业交易:

行为:川普家族在波斯湾地区(阿曼、迪拜等)的房地产和高尔夫球场项目获利1.058亿美元;贾里德•库什纳的Affinity Partners公司获沙特主权财富基金20亿美元投资,川普家族由此获利3.2亿美元。

以权谋私:这些交易与川普总统任期内的外交政策密切相关。例如,川普在卡舒吉遇害后支持沙特王储MBS,以及美国向阿联酋分享敏感技术后达成的加密货币交易,表明外国政府可能通过商业投资换取政策优惠。这不仅是利益冲突,还可能涉及“交易外交”。

4. 卡塔尔“礼物”:

行为:卡塔尔埃米尔向川普图书馆基金会“捐赠”一架价值1.5亿美元的私人飞机。

以权谋私:这种高价值“礼物”可能被视为对川普未来政策影响的预付款,特别是在卡塔尔与美国关系敏感的背景下,明显违背了公职人员不得接受外国政府礼物的原则。

5. 越南项目:

行为:越南政府为川普价值15亿美元的度假村项目开绿灯,川普获利超4000万美元。

以权谋私:外国政府通过批准商业项目为川普提供经济激励,可能换取外交或政策上的回报,构成利用总统职位影响力的典型案例。

二、可能违法或违宪的行为以下行为可能触及美国法律或宪法,特别是涉及《美国宪法》中的薪酬条款(Emoluments Clause)以及其他联邦法律:

1. 违反宪法薪酬条款(Emoluments Clause):

条款内容:《美国宪法》第1条第9款规定,未经国会同意,任何担任公职者不得接受外国政府或其代表提供的任何“薪酬、礼物或其他利益”(foreign emoluments)。

相关行为:

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交易:沙特主权财富基金对库什纳公司的20亿美元投资、卡塔尔的1.5亿美元飞机“捐赠”、阿联酋相关加密货币交易等,均可能被视为外国政府通过商业交易向川普家族提供利益。这些交易可能违反薪酬条款,因为没有证据显示川普在任期内获得国会批准接受此类利益。

越南项目:越南政府批准的度假村项目可能被视为外国政府通过商业优惠提供利益,同样可能违反薪酬条款。

法律后果:虽然薪酬条款的执行在历史上较少直接诉讼,但这些行为可能被法庭认定为违宪,尤其是在涉及明确的政策回报时。

2. 竞选资金挪用:

法律依据:联邦竞选财务法(Federal Election Campaign Act)严格限制竞选资金的使用,禁止将其用于个人开支。

相关行为:通过政治行动委员会支付川普的法律费用(超过1亿美元)以及川普商店商品销售获利,可能违反竞选财务法,因为这些资金被用于个人或家族的直接经济利益,而非竞选活动。

法律后果:此类行为可能导致联邦选举委员会(FEC)调查,并可能面临罚款或刑事指控。

3. 滥用职权与欺诈:

行为:通过出售接近总统的机会(如高价会籍)以及复杂的商业架构掩盖真实收入,可能涉及欺诈或滥用职权。

法律依据:联邦反腐败法(如18 U.S.C. § 201)禁止公职人员利用职位谋取不当利益。此外,川普拒绝公开税表的行为可能涉及逃避财务披露义务,违反《伦理政府法》(Ethics in Government Act)。

法律后果:这些行为可能引发司法部或国会的调查,但实际起诉难度较大,需证明明确的犯罪意图。

4. 加密货币与媒体诉讼的潜在问题:

行为:通过NFT、迷因币(如$TRUMP, $MELANIA)获利17亿美元,以及通过诉讼从ABC、Meta等公司获得9100万美元和解金。

潜在违法性:虽然这些行为本身不一定违法,但若加密货币项目涉及市场操纵(如“迷因股”效应)或欺诈性推广,可能违反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诉讼和解金若与总统职位的影响力挂钩,可能被视为变相勒索或滥用权力。

三、对滥用权力的约束及制衡是否已失效?

美国宪法和法律体系设计了多重机制以防止滥用权力,包括薪酬条款、竞选财务法、反腐败法以及国会的监督职能。然而,川普的行为显示这些机制在实践中可能面临失效的风险:

1. 机制的局限性:

薪酬条款执行不力:历史上,薪酬条款很少被直接用于诉讼,且法院倾向于将此类问题视为“政治问题”,交由国会处理。然而,党派分化的国会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导致监督失效。例如,川普任期内未因海外交易接受实质性调查。

竞选财务监管薄弱:联邦选举委员会因党派对立经常陷入僵局,难以有效调查或处罚竞选资金挪用行为。

司法程序缓慢:即使存在潜在违法行为,司法调查和诉讼需要数年时间,且需克服高证明门槛(如证明犯罪意图),使得实际问责困难。

2. 公众与政治环境的变迁:

公众容忍度提高:文章指出,尽管川普的牟利行为“明目张胆”,公众愤怒有限。这可能源于政治极化,部分选民将此类行为视为“政治常态”或“商业智慧”,削弱了道德约束的效力。

媒体与信息环境:川普通过Truth Social等平台直接控制叙事,削弱了传统媒体的监督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公众对滥用权力的敏感度。

3. 川普的策略:

复杂商业架构:川普利用复杂的公司结构和关联方交易(如库什纳的Affinity Partners)掩盖资金流向,增加了调查难度。

法律挑战:通过诉讼(如针对媒体公司)获取和解金,变相利用法律体系为个人牟利。

政治庇护:川普的支持者(如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成员)为其行为提供政治保护,削弱了制衡机制。

总体而言,约束与制衡机制并未完全失效,但其有效性在川普案例中受到严重挑战。党派分化、公众容忍度提高以及复杂的商业操作共同削弱了传统监督机制的效力。

四、美国历史上的类似个案或先例

虽然川普的牟利行为在规模和明目张胆程度上被描述为“史无前例”,美国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涉及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案例,但程度和形式有所不同:

1. 沃伦•哈丁(Warren Harding)与茶壶顶丑闻(1920年代):

背景:哈丁政府时期,内政部长阿尔伯特•福尔(Albert Fall)通过租赁海军石油储备地(如茶壶顶)给私人公司,换取个人贿赂和贷款。

相似性:涉及利用公职为私人利益服务,引发重大丑闻。

差异:福尔的行为较为隐秘,且最终被定罪入狱,而川普的交易更公开,且尚未面临直接刑事后果。此外,川普的获利规模(34亿美元)远超茶壶顶丑闻。

2. 理查德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与水门事件(1970年代):

背景:尼克松政府滥用权力,包括利用竞选资金进行非法活动(如窃听对手)和逃税行为。

相似性:涉及竞选资金的滥用和缺乏透明度(如川普拒绝公开税表)。

差异:尼克松的滥用权力主要集中在政治操纵,而非直接个人财富积累,且尼克松最终因丑闻辞职。

3. 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与白水事件(1990年代):

背景:克林顿夫妇涉嫌在担任阿肯色州长期间通过房地产交易获利,涉及潜在的利益冲突。

相似性:涉及公职人员利用职位影响力进行商业活动。

差异:白水事件的规模较小,且调查未找到直接违法证据,而川普的海外交易和竞选资金挪用更系统化,金额巨大。

4. 现代案例:

乔•拜登家族:近年来,共和党指控拜登家族(特别是亨特•拜登)通过海外商业交易(如乌克兰、中国)利用拜登的副总统职位获利,但证据多为间接,且金额远小于川普案例。

差异:川普的交易直接与其总统职位挂钩,且涉及外国政府投资,影响更广泛。

总体来看,川普的案例在获利规模、公开性以及涉及外国政府的程度上独一无二。历史上虽有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先例,但川普将总统职位“商业化”的系统性和透明度缺乏,堪称“独角兽”般的存在。

五、结论与建议结论:

川普的牟利行为(如海湖庄园、海外交易、竞选资金挪用)明确涉及以权谋私,部分行为(如违反薪酬条款、竞选资金挪用)可能违法或违宪。

现有的约束与制衡机制在党派分化、公众容忍度提高和复杂商业操作的背景下效果有限,暴露出美国政治体系在应对现代利益冲突时的脆弱性。

历史上虽有类似案例,但川普的牟利规模和方式在程度上前所未有。

建议:

加强法律执行:国会和司法部应加强对薪酬条款和竞选财务法的执行,建立更严格的财务披露要求。

提高透明度:强制公职人员公开税表和商业交易细节,减少隐性利益冲突。

公众监督:媒体和公民社会需持续揭露此类行为,增强公众对道德规范的关注。

改革竞选财务:加强对政治行动委员会和竞选资金使用的监管,防止个人挪用。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25396

浏览或加入电报频道
https://t.me/unbrainwashyourself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91482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