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 从博弈论角度思考普京何以铤而走险?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 从博弈论角度思考普京何以铤而走险?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844

经验值: 13505


文章标题: [转贴] 从博弈论角度思考普京何以铤而走险? (294 reads)      时间: 2022-3-01 周二, 下午3:57

作者:bystander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从博弈论角度思考普京何以铤而走险?
作者:John Z. Li | 2022年2月28日
https://twitter.com/jojowheel/status/1498192454352211968?s=28

首先明确一点,谈论地缘政治问题要先搁置道德观念。如果你在地缘政治问题有很强的道德原则,你可以不用往下看了。这事情就像点评棋局一样,你得首先明白这个游戏是怎么玩的,它的规则是什么,执棋的那些人在想什么。

地缘政治的游戏被核武器的出现划分为两个时代。为了避免推文过分冗长,核武器发明之前的时代不去说它。核武器发明以后,人类第一次有了可以毁灭整个文明的武器,为了避免核战争真的毁灭人类。当时的主要核武国家(主要是美苏)政界和学者们一起奠定了一个所谓“确保互相毁灭”的框架。

这个基于理性博弈模型的意思主要就是说:如果能保证核战没有赢家,任何核冲突的结果都是参与冲突的各方一起毁灭,一个理性的决策者看不到从核战中受益哪怕是相对收益的可能,作为一个理性人他就不会发动核战。

这个框架不假定人性本善,不假定不同的国家之间可以互相信任,不假定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可以互相理解,它只有一个冰冷的前提,那就是假定核力量是平衡的,也就是让任何一方都相信对方无法赢得核战争,同时也相信对方同时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个框架从道德意义上谈不上好或者不好,这是一个完全从实用主义出发的框架,是当时美苏双方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有一些事情会破坏“互相确保摧毁”的前提,于是美苏双方约定都不去做这种事情。

比如说一方增加了自己的核弹头的数量,作为平衡,另一方也要增加相应的核弹头数量。比如说一方增加了弹道导弹的数量,另一方也要相应反应。与相应的防御,如果一方增加了自己的对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那么另一方要么同样增加弹道导弹防御能力,要么发展更加犀利难以拦截的投送工具,以抵消对方的优势。

按照这种逻辑,美苏双方的协议的一条就是不在离对方国土太近的地方部署中程导弹。因为中程导弹飞行距离短,大大增加了在受攻击的一方还没有反应过来就遭受灭顶之灾的可能。所以这种举动一般都被视为试图破坏和平的敌意行为。美国曾经因为在土耳其部署中程导弹,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这里不细说。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无法维持苏联时代的势力范围。有两件事情实际改变了核平衡,一个是美国NMD和TMD系统的发展,隐形战机等新的投送工具的出现,另一个就是所谓的北约东扩。总结一下:就是核战争的能力方面,美国的“矛”更利,“盾”更厚,而且它可以把核武器部署到更接近俄国的地方。

在新的形势下,所谓的“互相确保摧毁”已经岌岌可危了。但因为俄罗斯的国力在走下坡路,它对这个大势是无能为力的。尽管也试图通过发展超高音速导弹去平衡美国的技术优势。但总体上美国的优势增长得更快。但俄国也有它的底线。很不幸地,乌克兰就是这个底线之一。

如果能携带核弹头的中程导弹被部署在乌俄边界上,俄罗斯面临着在核威胁面前无力还手的问题。也就是说美国到时候就有了在俄国还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核平”俄国的能力。问题不在于美国会不会这么做,问题在于俄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寄托于敌人不会这么做。

不管你怎么看待普京或者俄国,俄国对自身安全的关切是有根有据的。不是谁道德更高尚那种有根有据,而是从博弈论出发经过冰冷理性计算的有根有据。对普京来说,他就是在维护俄国的国家利益。俄国的统治阶层对乌克兰的抉择出于深思熟虑而不是一时冲动。

当然你可以说“现在都什么时代了,冷战思维早就过时了”,或者你可以相信“美国人道德高尚,即使他们有能力核平俄国,他们也绝对不会这么做”。个人信念谈不上对或者错,但很抱歉,游戏规则不是这样的。美国和俄国都很清楚他们在做什么。

俄国的问题在于他们几乎没有软实力,俄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低效闻名全球,乌克兰作为传统的俄国势力范围,俄国却没有能力给乌克兰人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乌克兰既不想彻底倒向俄国,地缘形势又不允许他们彻底倒向美国。长期摇摆之下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国内政治也在各种因素下走向冲突。

和很多前苏联的国家一样,独立后的乌克兰落入了前共产官僚和新经济寡头的控制之下。前共产官僚,一方面非常腐败,另一方面他们受过苏联时代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训练。在他们的掌控下,乌克兰一方面是腐败横行,经济常年没有起色,另一方面是维护了乌克兰在西方和俄国之间游离的“安全”的自我定位。

所有主权国家一律平等,这是现代国际关系构建的一个理性,现实是不理想的。乌克兰的地缘决定了乌克兰所能争取的最好前途就是在经济上全面倒向西方,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在军事上实行非军事化。要成功执行这个路线需要民众和精英都要有非常清醒的头脑。小国的生存不易,是一个现实,不因美好愿望而改变。

主导乌克兰2014年“颜色革命”的社会情绪,主要是乌克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乌克兰作为一个腐败横行,贫富差距极大的国家,民主社会的运作还不是很成熟。因为“颜色革命”上台的领导人对乌克兰的自我定位和对国际关系的敏感问题缺乏理解,他们走向了一条势必会和俄国走向敌对的道路。

苏联在乌克兰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大饥荒,切尔诺贝利等事件,让乌克兰人有十足的理由去怨恨俄国。必须得说,这种怨恨是有历史事实支撑的。但历史宿怨和现实的政治决策之间,理性的政治家应该有所区分。乌克兰的新领导人意图构建一个“新乌克兰民族”的路线面临着多重困难。

作者:bystander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74972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