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政治经济001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政治经济001
河边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标题:
政治经济001
(551 reads)
时间:
2016-1-08 周五, 上午2:02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政治经济001
受light的问题的启发,我写这贴来谈点最为基本的政治经济常识。这个想法出于我觉得要辩驳关于这方面的一些观点很麻烦,如果要把话说清楚就要从一些基本的原理谈起,可是那样就很化时间;单就观点来讨论,又会引出新的问题。所以我介绍一点最基本的政治经济常识,希望有兴趣的朋友读了可以在此基础上来解读各种说法,只要保持逻辑一致性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分析不同的观点,自己得出结论。因为这些常识其实大家都有,可是容易忘记,或是没有梳理过,所以我说的这些连101的水平都够不上,只能算是001。
1、财物与财物的存放
财物在这里说的是个人劳动所创造的私有财产。当人允许保有个人劳动所创造的财物后,就有一个财物的存放问题。
在古代,个人的财物都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即私有领地里),个人财物的多寡取决于个人的生产能力;同等生产能力的个人财物的多寡取决于个人的生产效率。结果人们发现,在同等生产能力下,个人间的财物交换是最简单有效的发挥个人生产效率的办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的财物有了两个存放处,一是私家领地,二是一个叫做市场的地方。市场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具体的如“菜市场”那样的有形市场扩展变化为有形市场加无形市场,例如股票市场就是无形市场。穷人与富人的差别除了私家存放的财物多寡不同,更多的是在无形市场里存放的财富不同。甚至早有人分析说,有的人只要靠存放在无形市场里的资本就可以把他人的财物(即劳动)归为己有。
2、市场与货币
如上所述,在市场存放财物是为了交换,而财物来自劳动,所以市场在逻辑上就是交换劳动力的地方。那么,上面提到的资本又是什么?也是劳动(力)吗?这是问题的关键,我们将问题暂且放下,先来看交换。
交换很容易明白,古代就有:米面换布匹,鸡蛋换油盐,在经济落后地方这样的方式至今存在。中国人彻底摆脱这种交换不过才40年吧。可见以物换物的交换与经济不发达紧密相连。既然前面说了,交换可以发挥个人的劳动效率,而同等生产能力下劳动效率高的创造的财物就多,这就是说,交换的效率愈高就有助于产生愈多的财物。人们于是自然想到了工具,希望有交换工具可以用来提高交换效率。这样就产生了货币,币指钱,货币就是可以用来交换货物的钱。古代人用过各种钱,包括大石头,结果发现金子做的钱最好用,于是钱又叫做金钱。可是金子又是财物,可以当作财物来交换,结果金钱就有了财物与钱币的双重身份。时间久了,人们有时忘了金钱的作为货币所负有的工具身份,只记得它是财物了。但是,金钱的双重身份始终没变过。
3、货币与金融
货币是交换所用的工具,交换在市场里进行,所以一旦取消了市场货币就没了用处;即使有市场,如果规定交换只能以物易物,货币也没用处。曾有人认为私有财物刺激人类贪欲,而贪欲是人类罪恶之源,又因为货币就是金钱,金钱就是财物,所以取消货币就是建设没有罪恶的社会的第一步。柬埔寨共产党就曾经在夺权后做过这样的实验,结果当然是失败,因为人不能退回原始生活。
所以货币不能取消,不仅不能,还要不断加强它助益于交换的工具性,于是就有了各种货币工具,例如支票就是最简单的货币工具。其他的如贷款、债卷、透支、抵押、股票、信用卡、等等,名目繁多。社会要保证货币及货币工具的有效性就必须有相应的组织,于是就逐渐产生了一套组织和与之配套的货币工具,加在一起统称为金融系统,通常简称金融。回到前面“资本是什么”的问题,资本就是金融系统里用作投资的金钱,而投资是为了生产财物,所以才有人认为资本可以夺取他人的劳动,也才有上面说的柬共的实验。
有了金融,交换愈加有效的同时,市场也就跟着扩大,因为愈大含有的可交换财物愈多。于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终于走到了今天的全球化,也就是全世界都成了一家市场,或者说,全世界的人最后都要在这同一个市场里进行交换。一个人最基本的交换物就是他的劳力,然后才有其他。
4、金融与财富
财物本来是实体,有了金融以后,财物就通过金融抽象为财富,完全数字化了。所以在金融体系里,财物在数字上还有正负之分。例如100头牛是财物,如果这100头牛恰好养在印度某地禁食牛肉的地方,100头牛可能会成为负值财富。
从劳动开始,由劳动到劳动产品,到产品交换,到市场,到货币,到金钱,到金融,再到财富,人类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变化。今天坐在华尔街某个办公室里电脑前的某人可能拥有千万之巨的财富,和一个拥有两家汽车工厂的老板一样的身价。而一个仍然在偏僻乡野种地的农人虽然日日辛劳,可是却几乎没有财富。
如果某一天金融危机爆发了,现代人都吓得各自捂紧了口袋,再不多花一分钱,前面那位华尔街的伙计和汽车厂老板都可能会一夜间失去各自的财富,甚至连饭都没的吃;而那位没有财富的种地农人却不受影响,甚至根本不知道有个什么金融危机。那两位失去的财富的人不可能再回到农耕生活,不要说他俩,还有他们的雇员,以及更多的相关人们都会在一个生产效益极高、财物极富裕的社会里都会因此面临“生存威胁”。这是因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是市场“崩溃了”。尽管这些人仍有劳力,但是现代社会只允许他们在市场里交换劳力,市场没了,他们的劳力也就没了去处,也就会面临断了粮道的困境。
5、大萧条与2008年
上面假设的情形其实早就发生过多次,除了在很多个体身上,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本世纪2008年的经济危机,都是这样的涉及亿万人的例子。两次灾难不同之处在于2008年的市场几乎已经是全球市场,比较80年前的市场大很多。并且这个巨大的市场又是可以通过很多国家政府进行开通与分隔的,一国的成败可能影响到另一国人民的死活。这就是今天的世界。
这样的事情发生时,就是交换停止了,没有交换,市场就等于不存在,所以叫做“市场崩溃了”,人们放在市场里的财富就“蒸发”了,或者废弃了。为了防止这样的灾难,2008年后美联储向市场里投入大量资金来替代人们捂在口袋里的钱,保证市场不致“崩溃”,待人们恢复信心打开口袋后,再将投入的钱收回,这就是美国人干的所谓“狂印钞票”。这样的事还会发生;由于市场愈来愈复杂,会变得愈来愈难处理,需要大家的合作才行得通。
6、路在何方?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再来看国际事务,再来思考各国会如何制定自己的国内、国际政策这样的问题,才能有个靠谱的观察点。面对现实,为自己的利益,难道美国的出路就是要“遏制”中国?中国的发展又究竟是“崛起”还是上面所说的全球化的一部分?德国的改革可能不理会这样的现实而来个什么“舍身取义”?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身的历史和现实对于政策制定的制约。现代民主制度下社会的演进是一个远比专制政体下要复杂得多的过程,因为参与的人太多,利益诉求因此千奇百怪,政治人物不容易做。但是现代民主社会远比专制社会有活力,所以不仅演进过程复杂,演进过程也快,加上技术快速发展的催化作用,应对变化时,一面要在现有的法治框架内行事,一面要顾及过去的经验,在这种条件下才能谈进行让多数人接受的改变。
西方文化里有发展领先的价值观,但是这些价值观的建立比起人类200万年的历史还太短;人类吃喝无虑的历史比起天天到土里刨食的历史也还太短。人对于“食道”的敏感仍然是远超过对于“人道”的敏感。70多年前,欧洲一些文明发达的国家可以很快转头变成野蛮人,后来很多国家(包括中国)也发生过这样的倒退,今天这样的是还在发生,只是人数在减少。不过没人知道,一旦世界市场崩溃了,人们会如何反应。
人类的经验是可以学习积累的,但是人类发展出的文明行为短期内---恐怕至少是数千年内?---是不可能影响到关于行为的遗传因子的。我们看历史事件,最好先看这些事件的构成要素,不要上来先谈它们的各种影响。我们最终要谈历史事件的影响,但是应当放在在弄清它们的构成要素之后。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16337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