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自由三说 (2)一说“自由创造财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自由三说 (2)一说“自由创造财富”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自由三说 (2)一说“自由创造财富” (529 reads)      时间: 2014-10-08 周三, 上午4:00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自由三说
(2)一说“自由创造财富”

如果我们以为“自由创造财富”是不言自明的事,那就大错了。迄今仍然生活在亚马逊森林里的原始部落,不论其个人有多少自由都只能维持基本生存的生活水平,他们的语言里是否有“财富”这个词恐怕都是问题。原因就是我一再强调的“富裕靠的是大大提高生产率”,生产率低下的社会没有富裕可言。所以古代社会的“盛世”,若以今天的富裕标准来衡量,不过是普通民众有温饱,社会上没有太多露宿野外的人而已。因此,“自由”和“自由创造财富”的概念乃是近现代以来才有的。

工业革命在英国爆发之前,欧洲已经开始出现各种技术革命,生产效率开始大幅提高。结果是产品的生成加快,大规模的产品交换随之产生,社会分工增加,个人的活动空间大大扩展。工业革命发生以后,使用新技术生产和将产品进行大规模的交换是现代人创造财富的不二途径(除了卖资源),它和古代人主要靠使用肌肉进行生产和极其有限的产品交换形成鲜明的对照。

正因为古代人的生产依靠的是人的肌肉,奴役他人才会成为所有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古代人留下的建设奇迹,------从埃及的金字塔到罗马的斗兽场,从印度的泰姬陵到中国的长城,没有不是依靠少数人奴役他人而成就的。因为奴役他人就意味着获得肌肉,获得肌肉就是获得生产力------财富。一旦出现了机器可以代替大量的人力时,随着生产力的大幅提高的同时,必然出现用机器替代对人的奴役。就欧洲文明来说,究竟是两希文明的结合最后产生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让人重新审视两希文明蕴含的人文精神,恐怕是一个至今仍然无法说清的问题。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依靠技术和交换的现代文明的发生和演进,需要的是自由的个人和契约化的个人间的关系的支持,这就是英国光荣革命后洛克的《政府论》等一系列各种研究保护个人自由权益的著述问世的背景。这些著述的重点不在于1500年后马丁路德提出的思想自由,也不同于如更早的英国《大宪章》所注重的君权的限制,而是集中、系统地研究了个人自由问题,明确了两个基本论点:人身属于个人自己(即人身自由是各种自由的基础);自由的人身通过劳动对于自然物的加工产生个人财富,这种个人财富和人身是相连的,同样属于个人自己。这个基本思想扩展到无形产品后就进一步包括了知识产权。

这种思想不同于过去的产权理论在于它提出了自由的人身必定会因为生存活动产生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和自由的人身的不可侵犯紧密相连。换言之,认可人身属于个人自己就必须认可私有财产;不保护私有财产的不可侵犯,就不可能有自由的人身。所以,侵犯私有财产如同侵犯个人人身,没有私有产权的人只会是奴隶。自由经济体系------自由贸易和自由企业制度加上保障个人自由的法治------就此打下了理论基础。

可是,这个逻辑的重要性却长时间没有得到重视,以至于对于资本主义的残酷竞争的批判后出现的共产主义思想竟然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真正的个人自由。一直到哈耶克看透了计划经济下的公有制违背了人身自由和私有产权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上世纪40年代初道出了计划经济乃是“通向奴役之路”时,当时的欧美知识分子中理解(或愿意接受)这个道理也为数不多。

古代中国虽然很早就消除了奴隶制,但是自秦王朝已降所形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帝王极权却造就了一种我称之为“子民-奴才-奴隶的三元转换制”。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名义上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子民,以和皇帝的权力的接近程度而分等级划为大小奴才。由于所有土地属于皇帝,种地的要给皇帝交租,属于“缴皇粮”的,为皇帝管理帝国的则属于“吃皇粮”的,此为仕农两族,是帝国的基础。而工匠一族则是要么为帝国征召提供服务,要么为仕农服务由仕农支付其服务,所以也是需要的。最为皇帝不容的是经商一族,因为这些人通过经手货物流通而从中获利,经济上是独立的;皇帝不仅无法直接征召之为其所用,还难以对其“征皇粮”,所以难以管辖,于是总是要对其加以抑制。缺乏流通的经济自然不需要多余的产出,因而商业不发达的地方也就最适宜自给自足的低效益经济。

表面看来,帝国的臣民的身体都是属于自己,所以不是奴隶。可是,由于生产资料的最终所有权在皇帝,皇帝总可以在任何时刻断了子民的粮道,因此没法形成真正的私有制,子民的唯一确保粮道安全的途径在于做好自我级别的奴才,或者是躲在“天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如同许多被汉族赶进深山的异族那样。由此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帝王专制相当于一种没有明确人身所有权的奴隶制度。一九四九年以后中国大陆实行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其实是通过现代社会的政党组织来消除各种“天高皇帝远”现象而将这种“三元转换制”发展到了极致。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可以得到很多人的拥戴不能不说和中国文明中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私有制有关。

如前所述,现代文明中的私有制是和个人自由密不可分的。由于中国从来没有过和个人自由相联系的私有制,当然也就没有自由的概念(严复翻译米勒的《论自由》时,将放free/freedom译为“自繇”)。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恐怕国人最难理解的还是个人自由的概念,以及自由和私产的内在联系。

“自由”其实并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或“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样简单。用“自由”指称一个客体时,实际上说的是这个客体的“免于”状态。例如,一个“自由人”说的是这个人所处的状态是免受压迫的、免受限制的。同理,一件物体如果标上了“free(自由)”,则说的是这件物体现在是没有所属的。根据“个人的身体只属于个人自己”的通律,我们就知道自己不能占有一个“自由人”;根据“个人可以合法继承一件物体的所有权”的规则,我们就可以拿走一件被原主人标上了“free”(意味着放弃了自己的所有权)的物品。一个“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人”未必是一个免受限制或压迫的人,恰如一个奴才每天会开开心心地做着自己分内的事一样;一件个人可以不花一分钱拿回家的物品也未必是无属之物,恰如公有制下出现过的“大家拿”。这些区别在我们的语言翻译中丢失了,更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被掩盖了。

话说得远了点,言归正传。现代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早已高到足以满足全球60多亿人的物质需求,同时人类的自由空间也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两者间的联系不可分割,两者间的彼此促进恐怕只会有增无减。现代化对于每个国家和民族和个人的意义就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由的不断扩展,除非你生在一个靠卖资源为生的国度,技术进步和自由的扩展必定会冲击到你,你也不得不做出自己的反应。

当世界上有数十亿人的身体可以自由移动,思想可以自由表达时,可以想见这个世界的每一天会何等地难以预测。中国的现代化既然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富裕和自由的相互作用在中国自然会一样不可分割。三十多年经济快速发展后的今天,中华帝国的广大疆域内存在的巨大差别只会使这种相互作用显现出高度的复杂性,但是却无法使帝国免受现代化的最大挑战:跟着富裕而来的自由的挑战。

(待续)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08831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