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一) |
 |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
|
|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中华帝国的前世今生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构架设计比较美利坚合众国的构架设计,除了中国不是联邦制外,中国的中央政府的构架和美国的联邦政府的构架其实很接近。就两国的宪法来说,主要的人民权利在中国宪法中也有明确的保障,所以如果中国今天开始真正行宪的话,至少在理论上不会有问题。但我认为,如果中国今日开始行宪,----即保障所有公民宪法规定了的权利,国家是否实际上可以正常运转是一个问题。读者或许不同意,因为前有台湾由训政一夜间走向宪政的成功例子,何以中国大陆就会成为一个问题。答案是,台湾没有西藏、新疆、内蒙等“非中华”地区,如果真正保障了这些地区的人民的宪法权利,事情会如何发展实属难料。理由无他,盖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其实是中华帝国。
中华一词,应当是“中原”和“华夏”的合体,包括了地域和民族。追根溯源,不外乎是秦帝国所包含的地域和民族。秦以后的两千多年里,在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中华所占的比例大约就是三分之一。其他的“非我族类”,不管称其为“夷”或“蛮”,所占地域近三分之二,大家你来我往,兵戎相见,各自的地盘互有消长,民族间有融合,但是中华一直立于长城以内,中华帝国的文化虽然对于周边国家有影响,但其制度所到之处,能够对其收税和征兵的地域和人民完全不是今天的960万方之大,也不统含今天13亿人所包含的各个民族。
秦灭六国时,当时的中华帝国―――秦帝国所含的华族,除了有血缘的联系,语言亦属一统(尽管发音千差万别),同时还都是使用表意文字,但相同意思的一个字的写法各异,所以语言交流困难不说,文字交流也很困难。不过皇帝没必要和臣民都说上话,因此语音不同不是个大问题。而文字就非常重要了,因为皇帝要靠文字诏令天下,虽然诏令是天子的号令,但皇帝知道诏令断不可成为天书。所以皇帝不搞“语同音”,但是必须要搞“书同文”。现代人私心理解始皇帝的“书同文”举措是为了方便人民的交流和国家的强大,我觉得有点高估了皇帝的觉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向来是皇帝们的座右铭,即使是俄国女皇凯瑟琳娜对于自己的臣民对于伏特加的嗜好也要加以肯定,说醉鬼多了才好治理。
可是“书同文”对于不论是藏、蒙、回等“非中华”民族不管用,因为人家开始并不住在中原―――不说汉语,后来又有了自己的拼音文字,加上人家主要是靠牧养农业,不是种植农业过活,移动性高,不是几辈子老死在一个地方听任皇帝来收税征丁。时而久之,“夷夏(华)之分”成为定论,秦以后的中华帝国和周边国家就这样打打杀杀过了一千多年,一直到蒙古民族开始发飙,一举横扫欧亚,包括彻底征服当时的中华帝国―――宋王朝。
不过,被征服的华族欺负蒙古人不识汉字,写了一份自己的帝国史,把蒙古人说成是中国人,把蒙古帝国对于中华帝国的征服说成是中华帝国的朝代替换,于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的欧亚大征服变成了中国人成吉思汗的欧亚大征服。其实成吉思汗的在位年份是1206~1227,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的寿命是1206~1259,蒙古人彻底征服中华帝国在北京建立元朝的年份是1271,开国皇帝是元世祖忽必烈(1260~1294)而不是成吉思汗。尽管忽必烈称成吉思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那时已经衰落了,分裂成为数个汗国,并且相互攻伐不已。
蒙古人坚持使用自己的文字,汉字不是皇帝用字,皇帝通过派下去的蒙古人坚持暴力统治来解决诏令下达问题。这种治理办法的成本之高可以想见,所以是元朝帝国的寿命不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元帝国持续97年(1271~1368)而亡。朱元璋领导的华族将蒙古人赶出长城,重新恢复了中华帝国的原有疆域,约350万平方公里。(而元帝国的疆域在1310年时据说达到了1400万平方公里,不过比较蒙古帝国曾经占领过的近9000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地域还是太小了。)
朱元璋恢复的中华帝国当然又使用汉字,他建立的明朝持续了约300年(1368~1644或1662)后,又一个华族之外的关外民族满族不仅征服了蒙古族、藏族等其他非华族,还打进了长城,灭掉了中华帝国―――明帝国,建立了清帝国。清帝国的统治者说的是满语,用的是满文,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被华族列为同一族类,所以清帝国不能算作中华帝国。
可是,也许是汲取了前面的非中华帝国―――元帝国的灭亡教训,满族皇帝在保留自己的语言时,也使用汉语汉字为官方语言,用华族管理地方,并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汉语汉字。除了在皇权的传承和婚姻上保持满族血统的纯正,语言文化上实行融入并篡改汉文化(例如编制全书等),结果缔造了一个混杂的帝国:非华族的皇帝统领一个华文化为主的国家。虽然帝国也有蒙、藏等非华族,但是非华族的皇帝独尊汉语和汉文化,原因当然是因为原中华帝国的疆域才是帝国的财源和兵源之地。
如果清帝国后来又被华族推翻的话,满族还会退回关外,华族重新恢复中华帝国传统疆域吗?很有可能。因为满族虽然在融入华族文化,但是同时保留了其祖居地为满族居住地,保持了满族特权。可是,清帝国立国之时(1644)恰恰是欧洲文明开始进入启蒙时期,世界上原有的通过自然地理条件的分割而形成的地域文明很快都得面对欧洲文明的扩张,清帝国当然不能置身其外。到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时,满族皇帝们好歹有过200年的统治,但是帝国这次面对的挑战却不是来之华族,而是一个来之天边的对手。
满族皇帝的日子不好过,其治下的华族日子也不好过。欧洲文明的早期扩张时期大行帝国主义,华族人饱受屈辱时,希望学习欧洲人的“民族国家”,驱逐满人,也不要西藏和蒙古,自管恢复自己的中华帝国,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现代民族国家。于是有革命党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满族皇帝内外交困之下,终于在甲午战争(1894年)又勉强维持了近20年后,于1912年通过隆裕太后宣布退位。于时,历史上华族人第一次接手了一个不是自己开创的大帝国。或者说,欧洲文明对于清帝国的挑战的一个结果就是催生了第一个疆域达到96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由华族统治的大帝国。
“华族人统治的大帝国”究竟有什么意义?难道和满族统治的大帝国有什么不同?我以为清帝国向“华族统治的大帝国”的转变可能寓意深长,关系到如何看待过去中国君主立宪的失败和未来中华帝国的转型等问题。
(待续)
作者: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河边于2014-8-15 周五, 上午1:04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