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tain nino
加入时间: 2012/07/01 文章: 892
经验值: 38697
|
|
|
作者:captain nino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文章内容夸张不已, 有点像最近那个什么 "深泉学院",吹得神乎其神, 但实际呢? 这篇文章搞得向电视广告甚至传销一样, 充斥了各种似是而非的缺乏根据的, 很多都是杜撰出来的说法. 比如
美国人一旦遇到诸如情感挫折、人际不和、环境不适、人格障碍之类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心理工作者。
这是胡说, 任何人包括美国人在内, 碰到不快的事情, 首先当然就是向朋友和家人倾诉.
当今美国社会,不仅普通美国公民接受一次心理咨询如同吃一顿麦当劳那样自然
美国社会对心理咨询固然没有中国那样 stigmatized (比中国对此事看得较为开放), 但远远不是吃顿饭那么自然.
心理咨询师在本质上起到的, 是一个 glorified 被倾诉者的( "glorified listener" ) 角色. 客户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去咨询师那里, 进行倾诉, 随后咨询师给予各种没多大用的建议, 让客户能在付费小时结束后觉得好受一些.
这种 "倾听师" 在现代社会能有市场, 有多种因素. 一是心理学这个伪科学的大发展, 使得倾听师这个角色被愈发 legitimised. 现代人一听到闻臭师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觉得很可笑, 但听到心理咨询师觉得是很正规的行当, 就是心理学这门伪科学大发展 (与与之所配套的 "大" 宣传) 的结果. 这个被社会接受化的过程, 在美国的确比中国更多, 但不等于到了吃一顿饭喝一杯水的程度, 尤其是美国保守派的地区, 对心理咨询的程度还是接受很低. 第二个就是收入的增加. 没钱还看不起心理咨询. 第三就是心理学的宣传让人们越来越觉得自己心理" 有病", 需要 "治疗". 不符合一个 "正常" 的标准就是不正常, 就是有病. 比如要是士兵打仗回来后做恶梦, 那就是 PTSD, 有病, 需治. 一个人要是闷闷不乐就是抑郁症, 要是发现原来这个人是刚刚失去了亲人所以这样, 那好, 就叫这个叫 depression episode, 你没抑郁症, 但你有了一个抑郁的 episode, 反正心理学家只要想贴个标签, 就能贴上.
作者:captain nino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