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试析大一统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5—完)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 民间智库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试析大一统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5—完)   
河边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文章标题: 试析大一统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5—完) (8637 reads)      时间: 2013-5-31 周五, 下午5:10

作者:河边民间智库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试析大一统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5—完)

五、大一统的前景

“大一统的前景”和“中国现代化的前景”是同一个意思。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前景,我以为首先要明白的是,对于中国不同阶层的人来说,现代化的涵义是不同的。对于当今统治者来说,现代化就是一个人民幸福的强大的大一统。至于什么是人民幸福,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幸福就是感觉好:有房、有车、有保险、有面子、国家强大,-----这是求善教育(德育)必然导致的结果。第三部分人则不这样看,会更多地要求个人的权利,要求社会公正。上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人容易划分,第三部分人则可能在第一和第二部分人中间都有,取决于个人的自由化。意即对于个人权益的理解和要求愈高,就愈容易从第一和第二部分人中分离出来。前面提到过的陈炯明和胡耀邦的例子,我不知道他们为何不同于孙中山和邓小平,但我相信他们必然是属于追求个人解放的人。

有了上述不同的人群,是否他们之间的互动就决定了中国大一统的命运?当然不是。中国的文明转型现在以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来之外界的推动。在展开这个观点以前,先说一个小故事。

某日我在北京机场候机,一位肤色黝黑的旅客坐到我的邻座,我俩打了一个招呼,然后相互问起从哪来到哪去。原来这位M先生从美国来,并且过去15年每年都来中国采购,这次是完事后准备去昆明转道回母国孟加拉探亲。M先生很快就开始赞叹中国的强大,说美国完了,现在轮到中国当第一了。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你看,我这么多年来从中国采购的东西越来越多,中国的变化我每年都在见证。现在还有哪一样东西不是中国造的?”我随即问到,过去15年里,他是否从中国买过一本中国人写的书、作曲的CD、拍的电影。他显得有点吃惊,看了我一会,回答说没有。

显然,M先生15年来从中国采购的产品什么都有,独缺精神产品。说中国没有精神产品的输出不符合事实,但是中国输出的精神产品----尤其是和物质产品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中国面对的是世界文明,只有彻底融入这个文明才有可能产生为这个文明所接受的东西。中国实际上一直企图以国际社会的标准来证明自己的成功:诺贝尔奖、奥斯卡奖、奥运会奖、各种国际学术奖、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数、GDP总量、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以国际标准来衡量,而这些标准几乎全部是缘于西方的。这种“国际认证”努力的意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要紧的。

有一位美国大学生用中、美两国政府的构架设置的比较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结果惊异地发现,两国的政府构架竟然惊人的一致:主席--总统,国务院--各部部长,人大--众议院,政协--参议院,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最高检--最高检,等等。这里隐含的事实是,中国的当权者认同同样的施政构架,只是拒绝接受全世界日益公认的权力必须由公民授予和褫夺的民主程序。

当政者是否认同民主理念,除了前面(4)节分析的文化背景所造成的影响,我以为还有另外两个因素必须考虑:历史上缺乏解决大一统的成功经验,和西方现在所能给与的示范作用。

先说第一点。中国历史上的确没有成功解决分权统一的经验。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很可能使中国陷入混乱。不论是陈炯明的努力还是胡耀邦(包括赵紫阳)的努力,都是在皇权被党权取代后(北洋姑且算做一党)没有取得党权一致的前提下进行的,结果导致纷争而失败。所以,我以为,中国要改变大一统,必须要有上层意见的相对统一,在此基础上明确要达成的目标,完成一定的分权设计,然后才能制定推行方案,逐渐完成。以中国现有的发展程度,国民接受这样的安排应当不是问题,问题是缺乏有远见的领袖。习近平的中国农村经历和美国农村的实习或许使他具有亲民特点的同时,也让他严重低估中国大多数人的民主素质,依然相信“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第二点是西方现在的示范作用。中国人第一次转型碰上了西方输出的祸水,这次虽然没有了共产主义,可是不想又遇上了西方的“国家破产”问题。据研究,欧洲自上世纪70年代即开始实行依靠举债的高福利政策;美国克林顿时期通过住房贷款补贴使住房拥有率10年飙升5个百分点,竟至演化出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西方国家在处理此次危机以及之前亚洲金融危机的表现,在西方思想界也引发重大争论。例如现在的奥巴马总统和基辛格的分歧,前者被称为理想主义者,后者为实用主义者。双方所代表的观点除了对美国的政策产生影响,自然也会对中国知识界产生影响,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学习西方的态度。美国有研究指出,美国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将不会像父辈一样到中年以后渐趋保守而成为共和党人。但是基辛格仍然在中国领导层广受欢迎。

执政者当前通过重典治国来把“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做法不过是重韬旧路(尽管配合以“完善党内制度”),而不是在制度设计上解决问题。中国又走入新的一轮转型。如同前面的转型是来之外面的推动所促成,后面的转型还是需要外面的推动,这种推动力所表现的形式是外界的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因为只有有形的物质成就的差别才能在普通人面前体现无形的制度优劣。对于注重实际的中国人来说,要说服他们就不能没有这样的物质比较,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政府一直不惜花重金取得前面所说的“国际认证”。所以,中国后面的经济发展以及这种发展相对于国际经济的整体水平会再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的转型。

但是,时代毕竟一直在改变着,随着生活的改善,国人也在不断地了解世界。如果以为中国人永远是只关心吃喝的人,那一定是低估了人的重塑性。重韬旧路的做法会再一次把中国的转型矛盾推回到六四以前的程度。自上而下的受控系统改革在我看来仍然是中国最好的选择。但历史会作何种选择却不是听凭任何人的希望。

这是一个 很大的话题,我的能力不足以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希望其他网友加入批评。

(完)

作者:河边民间智库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河边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 民间智库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7353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