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漫说思维、文字、及其他(9)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漫说思维、文字、及其他(9)
河边
[
个人文集
]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5/12/05
文章: 2251
经验值: 71628
标题:
漫说思维、文字、及其他(9)
(456 reads)
时间:
2013-5-02 周四, 上午12:06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漫说思维、文字、及其他
言话----有讲个搭仔写个言话。世界浪弗同个言话有几十万种。 ------摘自wikipedia.com的Language条目下的吴语注解
八、汉字不仅仅是汉字
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结果,来之民间;文字不论是何人的发明,必由官家整定。因为从语言的性质看,它是大脑的功能,只受个体的支配;而文字是有形的工具,官家自然就可以霸占。这在古代的东西方都是如此。始皇帝在中国搞书同文,罗马皇帝也在罗马帝国搞书同文,两者都没搞过语同音,因为那时没有条件把人的嘴巴都管起来。(不过后来到了今天,统治者有了现代科技帮忙,语同音也可以搞,这是后话。)
罗马皇帝搞书同文没有始皇帝成功,原因在于拉丁文是拼音文字,拼不出不同的语言,所以只能要求当官的说拉丁语,写拉丁文,帝国的平民当文盲就可以了。汉字没有统一注音,无论说什么口音都可以用它写意,所以地方官可以读懂就可以,不必说皇帝的方言。但是要到皇帝身边做官,自然要说皇帝听得懂的话。中国古代的皇帝都是北方人,所以北方话就成了“官话”。皇帝的权利大,如果要给汉字注音,当然得随着皇帝,所以最后汉字基本都是以北方方言注音。
古代的罗马帝国的平民要学拉丁文很不容易,因为要从发音开始学才行。古代中国人学汉字没这个关卡,只要把意思弄清楚,发音不要紧。所以罗马帝国的平民中间,离罗马愈远,能识拉丁文的愈少。古代中国这样的地域差别就不会那样大,所以随着文字的发展和在民间的传播,南北都出文人,互相可以读懂对方的文字,尽管听不懂对方的说话。
罗马帝国的拼音文字没法把各地的人统一到一种语言下去,也没能把人统一到一种文字下去,都是因为过不了拼音文字这道坎。中国皇帝也没能把各地的人都统一到一种方言下去,但却做到了把人都统一到一种文字下,因为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这种用汉字把人都统一到一个文字下的结果就是可以旨行天下,于是就有了帝国的臣民,即汉人,或称汉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族其实不是一个从同一个(或血缘很接近的几个)氏族部落逐渐发展而来的民族,而是皇帝通过汉字造就的。所以汉人的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异很大。如果不是始皇帝把七雄都征服了,中国现在的汉族或许就成了齐族、楚族、燕族、韩族、赵族、魏族、秦族等七族,用不同的文字,不定其中的那个在佛教传入时就转用拼音文字了。(这写都是废话了。)
汉族的造就,其实就是大一统的造就。就是换了皇帝,只要使用汉字,汉族还是在那里,千古不变。大一统其实不是中国文明特有的现象,所有的文明都有扩张的历史,只是结果不同而已,要受到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其他文明的抵抗。另外,要保持征服的结果还需满足很多条件,治理帝国时保持令行通畅是首要条件。罗马皇帝没有我们皇帝的福气,一旦垮了台,原来的帝国就分裂成各说各话的国家。所以欧洲总有人想重建帝国,打个没完,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等等都有过风光的时候,连俄国也风光过50年。这样当然内耗很大,弄不好,一个文明就可能会被自己灭掉。欧洲人的运气是发现了新大陆,竟然300年就收获了美丽坚。于是,欧洲文明的连续进化靠着收获美丽坚的运气,不仅通过二战结束了欧洲的帝国主义时代,还灭了法西斯,最后又搞垮了共产主义,把欧洲的制度发明归于一个资本主义。所以有学者感叹说,如果当年美洲已被中国人发现并移民了,想想今天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吧!
再回头说书同文。对于书同文对中国文化的推动作用的评价基本都是正面的。不过始皇帝当年考虑的只是如何维持他的帝国,子民的思想交流才是他害怕的事情。使用汉字当然不是为了民众的思想交流。如果皇帝能够决定一切,他一定会将文字的使用只限于治国的需要,所以愚民治国才会贯穿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汉字的内在特性使得汉字和语音天然分离,汉文不是记录真实的语言,而且这种分离愈严重对于想使用汉字来记录思想语言就愈困难。汉字的注音系统直到1918年才得到官定,此时汉字总量已经超过48000字(据1915年欧阳博存等编著的《中华大字典》)。两千多年来,帝国不是没有组织过大规模的文献编纂,但对于汉字语音的规范不作为,不是没有自己的道理的。
汉字的写作当然只会和语言日益分离,文言文是帝国汉字文化的合理产物。但是,汉字还是在民间使用,先人还是努力用汉字记叙自己的思想语言,中国历史上还是产生了一批文学作品。不过一旦考虑到汉字3500年的历史和世界最大的汉族人口这两点,国人的文学成就实在不成比例。比较欧洲的主要语言,如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它们的书写文字都是源之拉丁字母,形成时间在9至11世纪,远比汉字历史短地多。但是一旦成形后,各自的文学成就和同期中国的文学成就相比较,无论质量和数量都超出很多。如果说欧洲的文学创造受其较为先进的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那就比较一下使用斯拉夫字母的民族所取得的成就,一样可见汉文学的差距。即使算上我们为之自豪的古代诗词的成就,汉字写作的文学在2000多年的时间段上的成就还是不成比例。而同时间的另一个现象是地方戏剧的的发达,据统计达300种以上。在“白话运动”以前,这些地方戏剧绝大多数都是口传的,这也从另一面说明中国人对于思想语言表达的需求之高以及缺乏对应的语言记录工具。
我以为对上述现象比较有力的解释应当归于汉字的语言记录功能的局限,以及这种局限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所以,中国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虽然号称文明古国,有3000多年拥有文字的历史,但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推进比较拼音文字对于文化的推动作用要相差很多。
后来的“白话文”运动正是在这种压力下产生的。“白话文”运动的本质我以为是推动汉字向记录语言迈进,如本文开头的“吴文”所记叙的吴语(以及粤语等)就是例子。但是,如果我们意识到汉字和汉族的关系,我们就切不可轻视这种趋势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我们的文化在过往2000年中已经成就为汉字文化,汉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表意文字而已。
(待续)
作者:
河边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434 seconds ] :: [ 21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