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朋友们好,这是我的微博,上外网太困难以后只好试试混微博了。请多支持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朋友们好,这是我的微博,上外网太困难以后只好试试混微博了。请多支持   
所跟贴 朋友们好,这是我的微博,上外网太困难以后只好试试混微博了。请多支持 -- 飞虎队 - (117 Byte) 2012-10-13 周六, 下午10:51 (356 reads)
飞虎队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65

经验值: 15810


文章标题: 忘了把这篇在这里贴一遍《诺贝尔文学奖真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246 reads)      时间: 2012-10-13 周六, 下午10:53

作者:飞虎队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诺贝尔文学奖真是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2012-10-11

今天突然听到新闻里说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中国作家莫言,感觉就像是听到天方夜谭,虽说也不是完全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是真的很陌生,一搜索才发现,原来真的是大作家,写过很多著名小说,居然我少时看过的电影《红高粱》也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还有一部书的名字在我记忆中也印象深刻——《丰乳肥臀》,记得十几年前,常看到报纸上那些批判社会低俗的小杂文之类的把这本书拉出来点名,言语之间颇为不屑:这都是些什么庸俗玩意嘛?

那时听到这些评论,我还以为是什么地摊小说呢!

直到今天才知道这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代表作。

说到这里我首先就要表示对这届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点不满之处了:一般来说,大多数获奖中都会点明是因为作者的哪一部作品而获奖,或者至少列出作者的代表作,以便让大家了解作者都是因为写了些什么而得此荣誉。但是这次获奖,至少从目前新闻公布的寥寥几句颁奖词来看,没有明确地给大家一个答案,而是含含糊糊不知所云地说什么“魔幻现实主义”啊,“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啊。

这真是莫名其妙,说到魔幻现实主义,虽然我不太懂,小说也几乎没看过,但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红高粱》是看过的,那时也真没觉得有多“魔幻”的,也就是一个很平常的乡村故事而已嘛,我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个“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经常看见学校的男生们对着路过的女生嚎叫。

从电影应该就可以推知小说,虽说不一定准确,但至少这部电影据说拍得很成功,那就偏离小说不会太远。

当然,在没有读过作者的作品的情况下就妄议好坏是不恰当的,于是我就赶紧搜索了一番,找到了我最感兴趣的那一部作品:《丰乳肥臀》,快速地浏览了几篇,结果,大失所望,我虽然不是很懂文学(不过也曾算是小半个文学青年吧),但是,文学文学,哪怕仅只是从字面上来理解,它也应该首先是定义为“操作文字的学问”,而我一查字典果然有这个意思,而且,追根朔源,文学的最初起点,不论中外,都是以诗为起点,那就是典型的玩文字的技艺,至于靠讲故事取胜的小说什么的,那都是后来很晚的事情了,而且起初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不管“文学”的形式如何变化,我们始终还是应该尊重点传统,把操弄文字的技巧放在第一位,故事性其次。而我看了莫言的作品,强烈地感觉到他的文字技巧很一般,文字很不出彩,甚至他的词汇都很贫乏(当然你也可以反过来说他能用那么平实的文字讲出一个个光怪陆离的故事那就是善于运用文字,就是本事),我看了他的文笔,或者情景描写,简直跟任何平常的作家没什么两样,甚至跟我偶然点击到后一眼扫过的那些泛滥的网络小说没什么两样,平平无奇。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在网络上阅读的匆忙状态造成了这种感觉,但是为什么我看过的很多网络写手的文笔却又没有给我那种感觉呢?很多人的文笔真的非常灵动,让人偶尔一瞥都能不自禁地被吸引住。

以我极其有限的阅读量,我觉得王朔的文笔也许是看到过的作家中最有灵气的,他能写出一些一般人根本写不出来甚至也想象不出来的句子,那感觉真的能一下就把你抓住:没错,我当时看到这东西的时候就是你这感觉,让人产生共鸣。

我很惭愧的是,虽然我也曾小小地对文学产生过一点兴趣,但是我耐不住性子读长篇,所以我能数得出来的读过的中长篇居然都是些金庸武侠福尔摩斯探案王朔小说之类的不入流的低俗作品,有次我终于下了决心买了一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静静的顿河》准备好好研习一下,但是看了一小部分就看不下去了,倒不是因为觉得写得不好,也不是觉得故事不曲折,而是总觉得没有看到我想看到的那种文字上的轻灵跳荡(当然深邃厚重他是有的),但这还算好的了,相比之下,莫言的那种“故事会”式的文字,我简直十分之一都看不下去。

为了慎重起见,我又找出了他最新的作品而且也是获奖作品《蛙》,看了几篇,还是看不下去,这还是一个故事会的水平嘛。

当然了,对文学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可能我的理解肤浅了点,而且一味地堆砌词汇也肯定是滥俗的,但不管华丽也好,简练也好,甚至追求血腥肮脏也好,但总得写得别具风格与众不同让人轻易无法模仿让人一看就眼前一亮吧?故事会式的平铺直叙总感觉让人看不出出众在哪里。

还有就是,根据我们前面对于“文学”首先应该是“操作文字的技巧”的定义,那么,这个诺贝尔文学奖在考虑颁奖的时候,肯定应该也是考虑了文字技巧这个因素的,那么,众所周知,一个文学作品,它只可能在它母语的环境中才可能完全地表现出它的文字技巧,也只可能在它的母语环境中才可能被读者完全地感受到其文字技巧,那么现在问题就来了,本来一个文字技巧平平无奇的作品,在它被翻译为另一种文字之后,除了故事梗概得以保留之外,它原本的文字技巧性肯定是大半丧失掉了,而它被作为另一种语言文字来赏析的时候,它的文字技巧性已经很大部分都是被翻译者重新创造出来的了,那么那个颁奖机构在颁奖时必定要考虑到的文字技巧性因素,到底应该算在原作者头上还是算在翻译者头上?

毫无疑问获奖因素中至少有很大一部分应该算是翻译者的功劳。至少很大程度上应该算是被重新创作过了。

实际上我相信诺奖委员会对中国作家的所谓“赞赏和肯定”很大程度上只是基于对东方世界的猎奇心理产生的错觉。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大家只要多观察西方文艺作品就可以看到在西方人眼里对东方的观察根本上都是从一种怪异和猎奇的角度出发的。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用中国文字写作的作家都不应该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这个东西,离开了具体的母语环境根本就无从比较了,欧语系就应该只考评欧语系的文学作品,汉语系就应该只考评汉语系的文学作品。

还有,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应该不大可能在他已经即将获取这个世界的最高荣誉的时候,还那么不为普罗大众所熟悉而只是在小圈子里彼此陶醉,但搜索才知,原来这个莫言不仅出道很早,而且贵为作协头面官员,明明是上层人士,也是主旋律应该一力推举的显赫人物,但是其人其作品并不像历史上那些著名文学家一样普及,说明什么呢?说明民众是有眼光的,虽然我并非要以是否畅销来论定,但是一定的大众认同度应该是要有的,相信十三亿以汉语为母语的人群应该是比诺委会那几个传看二道贩子二手货的汉语盲(至少是半路出家的汉语使用者)更有资格评判一部以他们母语创作的作品的好坏的。

很明显诺委会是在搞平衡,定期性地推出一些反体制的人物之后又适时地推出一些官方性人物来平衡。

还有所谓的莫言的作品体现了“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云云,我觉得这都是扯淡的说法,很明显在中国这种政治环境下,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公开发行的东西是真正触及到了“人道主义关怀”的核心的。

古话说得好,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诺委会搞这个文学奖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一种鼓励还是就是明确地排定座次(至少现实中已经严重地起到了这种恶劣的示范作用)?如果是后者,那简直就是狂妄。属武的理工科,哪怕我们再不懂科学,也有科学界的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来判定,易于分出高下,但是文学这种感性的东西,根本就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高下之分。实际上诺委会多年来搞出的很多所谓文学奖获奖者,很多根本就是大家都闻所未闻的一些无名者,虽说确实有可能有埋没的天才,但是天才是千年百年才出一次的,他可能有这么多吗?谁知道是不是诺委会小圈子里几个人全凭个人好恶私相授受?

诺贝尔当年创立这个文学奖的时候,说的是:“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1900年经国王批准的基本章程中改为“近年来创作的”或“近年来才显示出其意义的”作品,“文学作品”的概念扩展为“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即包括历史和哲学著作”(既然如此,何不干脆再设一个历史学奖和哲学奖算了,小说也单独设奖,何必什么大杂烩都往一锅炖呢)。

所以你说他们完全没有违背创立者遗愿而在颁奖中夹杂私货,可能吗?

既然诺委会已经做过违背创立者遗愿擅改章程的事情,那还不如修改到底,干脆把这个易惹争议的文学奖去掉,改设为数学奖算了,因为根据诺贝尔的原意,诺奖的根本意义在于奖励“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很明显数学比文学在贡献上更大,也易于评定高低,少有争议。相反文学很多时候甚至不是在做贡献,而是在混淆是非。

作者:飞虎队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飞虎队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6126 seconds ] :: [ 28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