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道德档案”是个好东西 (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道德档案”是个好东西 (一)   
金枪鱼
现已禁止






加入时间: 2009/08/21
文章: 744

经验值: 23330


文章标题: “道德档案”是个好东西 (一) (733 reads)      时间: 2012-3-09 周五, 上午2:13

作者:金枪鱼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李鹏的女儿李小琳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要为公民建立道德档案,让每个人“知耻”,结果引来大家的不满和嘲笑。我认为不应因人废言,难道就因为她是臭名昭著的李鹏的女儿,就因为他们家把持了中国的电力行业,她的话就无一可取?我看未必。“狗崽子”未见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心怀叵测,“革命群众”也不是永远正确。李小琳并没有说由谁来建立、如何来建立、建立什么样的公民的“道德档案”,所以“革命群众”现在就展开大批判,恐怕为时尚早。我甚至敢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然出现某种“道德档案”模样的东西——而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情。

“美国是一个尊重个人隐私的国家,美国不可能有公民道德档案。”这其实是一个普遍的误解。我还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地方比美国的道德档案更完善的。美国人一出生就和监狱的犯人一样授予一个九位数的编号,美其名曰:社会安全号。这个编号是跟你一辈子的,等你去见上帝了,这个号码收回,等待分配给下一个和你有缘分的新生儿。你一生的犯罪记录、驾驶记录、信用记录就都和这个编号建立了联系,这些记录是公开的。在你升学、就职、谈商业合作的时候,别人都可能毫不费力地查到你的这些记录,就可以对你这个人的道德水平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大致的评价。你当然有权利说,“我的社会安全号是我的隐私,我就不告诉你”。别人也有权利说,“那就不带你玩儿”。所以,老老实实交代你的历史问题是你的唯一出路,在大多数情况下,你没有遮遮掩掩的本钱。

另外一个公民道德档案系统是“推荐信”制度,也可以叫做“打小报告”制度。申请美国大学的中国人都清楚这个事儿,而且大部分中国人,包括推荐人和被推荐人,都不太拿这个当一回事儿。美国可不同,推荐人郑重其事,认为是在用自己的信誉背书;被推荐人诚惶诚恐,祈祷自己做过的蠢事儿、烂事儿最好已经被忘却;推荐信的启阅人对推荐信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你大学几年一分一分挣来的GPA。“推荐信”制度在本质上是为公民建立了“活档案”,平时看不见,关键时候就发生关键作用。更要命的是这可是“密折”,按要求,其内容要对被推荐人严格保密。不知是否有人联想到了大明特务锦衣卫。反正觉得听上去好像挺邪恶的。可实际上,这个“推荐信”制度为那些在学习成绩表之外有特点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让校方全面了解你的绝好途径,也为那些不希望埋没人才的、了解这个学生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发言管道。

不仅是公民,每个公司,甚至是一个国家也有“道德档案”。我说的实际上是金融海啸之后闹得沸沸扬扬、家喻户晓的美国三大金融评级机构。标普、穆迪和惠誉这三家公司实际上就是做为商业体进行“道德评价”生意的。不仅财源滚滚,而且还获得了很大的权利。他们咳嗽一声,欧巴马都会睡不好觉。培根的“knowledge is power"应该翻译成“知识就是权力”才更符合原意。这种“权力”的获得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历史细节我懒得查了。大概的故事就是,有公司去华尔街发行债券,发现没人了解自己的信用历史,在商业社会里,信用历史就约等于道德档案,所以不管用多高的利息都借不到钱,尽管他们自己清楚自己是诚实经营的公司,做的是有赚无赔的生意。原本一件对大家都有利的双赢游戏就是进行不下去,这种情况,用经济学术语说,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过高,阻碍了交易的进行。这时候一个聪明人观察到了这个现象,发明了一个商业模式,那就是研究每间公司的信用历史和经营状况,为他们建立“道德档案”,并发布他们的信用评级。于是,发债公司顺利发债,投资人获取合理回报,而信用评级机构利用自己的信息服务获取利润,皆大欢喜。

做一个总结,不管是政府为公民建立的各项记录、“推荐信”制度还是“信用评级”制度,要发生应有的作用的前提是评级人的信用够好。如果政府是个腐败政府,推荐人自己根本不拿信誉当回事儿,“信用评级”机构自己就是个骗子公司,那整个社会系统都会出大问题。不知怎么的,写到这里就想起了黄仁宇和他所谓的大历史。据说,中国的问题是“没有数目字管理”,不禁令人废然长叹。西方文明的历史就摆在那里,文艺复兴树立了人的价值,把人的“内心的道德律”和“自然运行的法则”放到了同样的高度,这才是西方现代文明的滥觞和精华,怎么中国人都睁眼向洋看世界了几百年了,就还是看不到呢?直到如今,一个人如果居然胆敢讨论道德问题,要么证明他是个弱智,根本不会讨论“数目字”;要么就证明他是个装逼犯,因为据说“只有道德楷模才可以讨论道德问题”。

(待续)

作者:金枪鱼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金枪鱼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59636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