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zhanyu:郎朗和汉考克 |
 |
若迷 [博客]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性别: 
加入时间: 2008/05/16 文章: 3610
经验值: 164705
|
|
|
作者:若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郎朗和汉考克
詹余
郎朗在白宫欢迎胡锦涛的国宴上弹奏了一曲《我的祖国》,这事儿引起了轩然大波。本以为讨论很快就会过去,没想到却愈演愈烈,某著名海外民运人士还专门发出了给美国国会领袖们的名为《幼稚的总统招待一个老练的“独裁者”》的批评信,信中说:“在美国总统的国宴上演奏这样的歌曲,难道不是对美国国家的极大羞辱吗?”甚至有个帖子说“这个事件是由戴秉国等四人密谋策划产生的(大意)”。……
当年有篇歌颂周恩来“事无巨细皆认真负责”的文章里说了这么一件事儿: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布置乐队排练《美丽的加利福尼亚》并要乐队在国宴中演奏,他说:“(因为)尼克松是加州人……”。果然,尼克松在宴会中听到此曲大出意外且大为高兴。
很显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选择音乐家和乐曲并不是客人的责任,“客随主便”理应是“普世原则”。而且,郎朗也明确说明是自己要弹这个曲子,他非常喜欢《我的祖国》的优美旋律。因此,“戴等四人策划此事”的说法是十足的低劣谣言。
那么,郎朗是真的在羞辱美国吗?
郎朗已经为奥巴马演奏过多次了。比如在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郎朗就作为最后一个音乐家表演了肖邦的钢琴曲;接着,奥巴马发表了演讲;再接着,郎朗又弹了一支李斯特的钢琴曲;然后,典礼结束了。看起来奥巴马与郎朗的关系好像有些不一般。
郎朗曾先后五次进白宫演出,那么,他为什么被如此看重呢?——据奥巴马说有一个原因是由于其女儿正在学钢琴而且是郎朗的粉丝。她听了演奏后曾对郎朗说:“我再学一万年也达不到你这水平(大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郎朗与奥巴马一家的交往要比与胡锦涛更亲密。
如果说郎朗很爱中国,这大概不错;可如果说郎朗挺反美国,这不大可信。对此,还是《纽约时报》解释得好:郎朗演奏《上甘岭》插曲,算是略有瑕疵,可这是无心之举,不必过度解读(大意)。
无独有偶,另一派极端人士也非常认定“此事是羞辱了美国”,只不过与“卖国”愤愤如丧考妣、气急败坏相反,“爱国”愤愤们则是甘之如饴、得意扬扬。照此看来,与郎朗联手合奏法国曲子的爵士钢琴大师汉考克,年底刚刚参加在挪威奥斯陆的《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音乐会》,年初就又风尘仆仆地来到白宫为胡锦涛、奥巴马演出,美方刻意如此安排岂不是要提醒胡锦涛想起去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敏感词先生吗?这肯定是在羞辱中国!(不知汉考克此“羞辱”是否能抵消郎朗彼“羞辱”?)
再联想到胡锦涛上次访问美国,洋人把中国叫做“中华民国”,这无疑也是在羞辱中国!更有甚者,那次还有法轮功记者呛声,这绝对是美国密谋策划的,这是在严重羞辱中国!……
上面当然是开玩笑。不然的话,中、美早就应该开战了。可是,现实中,有些人却老是这么一惊一乍、大悲大喜的,累不累呀?起码对身体健康不利么。
对政治生态有一种说法,叫做“马蹄铁现象”。即:两种极端的观点(人士)之间的距离比它(他)们各自与中道、真相、真理的距离要紧密得多。我把它(他)们称作“互为镜像”:左右相反,其它一致。
这次郎朗《我的祖国》事件只不过是其中一例罢了。如果有读者是初次见到这种说法,还不太熟悉和肯定,那么,就请你继续关注和检验吧!(从《我的祖国》联想到了《黄河》)
每逢大事,总是如此。
文革时期,中国在开始大力发展电视事业前曾派人访问过美国有关公司,访问很顺利,中方人员回国前还收到了美国公司赠送的礼物——表示吉祥的玻璃蜗牛。不料,当时党和政府的部分领导人认为这些蜗牛是美国人用来嘲讽我们落后、进步慢的,有关人员还被批评、批判了。在过了五年以后,在多花了9000万美元以后,中国才采用了日本的电视机生产线及其制式。中国终于错过了建立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视制式的机会。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有些人的思维方式真的是一点儿都没有改变。过度解读,不管是热衷于阴谋论,还是沉湎于意淫中,都属于一种愚蠢。
人蠢无药医。
作者:若迷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若迷于2011-1-27 周四, 下午12:09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