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凯迪社区 经济风云: [二寅 原创]穷途末路的银行与中国的经济智囊 中国人民也会记住这些人的罪恶吴敬琏、茅于轼..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凯迪社区 经济风云: [二寅 原创]穷途末路的银行与中国的经济智囊 中国人民也会记住这些人的罪恶吴敬琏、茅于轼..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ZT 凯迪社区 经济风云: [二寅 原创]穷途末路的银行与中国的经济智囊 中国人民也会记住这些人的罪恶吴敬琏、茅于轼.. (438 reads)      时间: 2010-8-13 周五, 上午10:38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原创]穷途末路的银行与中国的经济智囊

5848 次点击

二寅 于 2010-8-7 5:35:51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经济风云

穷途末路的银行

1999年,剥离不良资产13939亿元,其中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约为10000亿元;

2004年5月,建行第二次剥离不良贷款569亿元;

2004年6月,建行再次剥离1289亿元可疑类贷款;

2004年6月,中行上市前夕,剥离了1498亿元坏账;

2005年5月,工行处理不良贷款7050亿元。其中4590亿元直接剥离给资产管理公司,2470亿元划归财政部和工行共管基金账户,并委托给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

根据以上不完全统计加总,累计剥离不良贷款24375亿元,与银行系统内的不良贷款相加,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总额不低于35903.2亿元。

经过精心梳妆打扮,建行、中行、工行、农行终于上市了,发行价几倍于净资产,在少得可怜的分红后,接二连三地推出了再融资计划,据2010年5月底公布的数据测算,仅四家大行,在A股的融资就将铁定超过1500亿。

尽管中国的存款利率远低于贷款利率,但银行总是感觉日子过得紧吧,捉襟见肘,于是,绞尽脑汁弄钱。

为此,银行增加了办卡费、年费、打印对账单费、重置密码费、销户费、小额账户管理、数零费、挂失费、补卡费、损坏换卡费、跨行取现手续费等名目繁多,数不胜数的收费项目,将百姓钱包当做自己的提款机。

另外,保险、基金销售充斥其间,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汇丰将国内高端人士为目标,销售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夸大收益,暗布陷阱,搞垮了一批富翁;中外资银行QDII投向海外的基金折损大半,让国内百姓折了血本。

是什么让国内银行屡战屡败?资历短浅?

然而,即使是老牌的美国银行、花旗银行、贝尔斯登同样也垂死挣扎,难以自拔。

推动这轮经济繁荣的产业,是房地产,美国与中国都一样。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中现象背后的原因。

假设百姓向银行借贷1万亿购买房子,那么这1万亿成为房地产开发商的销售收入,它一部分用来支付工资,一部购买设备、原材料,余下的就是自己的利润;而设备、原材料商同样需支付工资,剩下的则为自己的利润;最终,1万亿被分成两部分,七千万的工资与三千万的利润。

三千万的利润是不会购买房子消费的,它需要的是保值增值,因此,最终购买力不超过七千万,房奴们无法还清1万亿贷款,更遑论利息了,只有破产。

银行尽管是抵押贷款,但因购买力不足导致房价大跌,即使跳楼大甩卖也无法回收1万亿,同样只有破产倒闭。

但是,流出的3千万却永远不能回来了,它变成了企业家的利润露出了货币运行系统,沉淀潜伏起来;为了弥补损失,央行与财政不得不兜底,重新向注资银行,缝合经济缺口,使得经济循环再启动,结果是外面堆积的货币越来越多,这些过剩资本时刻寻找机会,要挟绑架实体经济,拉升物价,成为经济系统动荡的根源。

没有了流动货币的支持,如火如荼的房市立刻象被抽掉了筋一样,一堆烂肉般地瘫倒了。

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66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这些空置房足以供2亿人居住。消息出来后,尽管国家电网公司进行了辟谣,但《经济参考报》记者向国家统计局求解真实的空置房数据,国家统计局28日给予的回复中并未提供具体数据。当记者向中国指数研究院、戴德梁行、中原地产等机构求解这一数据时,也未能获得一个全面的数据。2010年8月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为1.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4%,市场关心的住房空置率并未公布。这一数字较为敏感且统计口径与市场口径存在一定差异,准确数据有待全国住房普查。

走投无路的房地产开发商则想法设法清理库存,旧城改造、城市化成为他们的口头禅,于是强制拆迁、被动拆迁遍布中国,建成不足十年的大楼顷刻爆破,成片的半新楼房被瞬间推倒,中国的建筑寿命不足三十年顺理成章,建设部的经济专家则到处煽风点火,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语出惊人:“中国一半以上住房15年后要拆除重建”,制造黑色恐怖。

2010年的玉树地震,咆哮肆虐的大洪水席卷湖南、湖北、广西、福建、江西、安徽、重庆、四川、陕西、吉林、新疆等28个省区市,受灾人口1.35亿人,因灾死亡968人、失踪507人,倒塌房屋88.7万间,听到这个消息,大部分中国人是悲痛的,但对房地产开发商是天大的利好,大洪水的去库存化的威力巨大,带来了广阔的需求,同时免去了强制拆迁高昂的成本,对洪灾感激涕零。

开发商并非成渴望为人民公敌,只是源于经济理性——与美国大萧条时将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一样,一方面减少了库存,另一方面保持了刚性需求——免费送给百姓,则剩下的商品更卖不出去了!

事实上,从上面的假设可以看出,市场经济的货币分配机制导致了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结构性失衡,由于利润的存在,前者逐步递增,后者却逐步衰减,随着再生产的扩大,两者的剪刀差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导致系统崩溃。

弥合的办法是以企业利润购买库存商品,实现商品与货币的匹配;而由于企业利润和库存是散乱并不统一的,为了一致行动,需要通过银行成立储备基金,吸收储蓄等过剩资本,在公开市场上以接近成本价购买石油、煤炭、钢铁、粮食等原材料以及帐篷、棉被、衣服、饮用水等储备起来。

这样,避免了企业生产水平大起大落,同时保证了企业生产的连续性,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就业,并将社会劳动有效引导,促使社会财富大幅增加。请途末路的银行也将起死回生。

温总理视察吉林时向被洪水冲毁房屋的灾民表示,在仅剩的三个月内将帮助建好房屋,以御寒过冬。但是,在短时间内筹措大量的钢筋、水泥、建筑材料、工人,并快速运抵灾区并非易事;此刻想起广布北京、天津、鄂尔多斯、乳山等等的空城,不禁感慨万千:要是灾民能住进这些房子多好啊!或者把这么多房子搬到灾区给无家可归的百姓。但这绝无可能,而最有可能的事,建筑材料大幅涨价导致灾民流离失所,露宿街头;空置房三年五载又被推倒重建。

中国的经济智囊

在储备需求被世人认识利用之前,国际大资本并非坐以待毙,它们找到了谋生之道。

其一曰:低买高卖。

这主要是通过低价贱买准市场化国家的国有资本来进行,然后通过改名改制重组,乔装打扮,高价回售。就这样,中国石油、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垃圾的价格抛售给了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巴菲特,然后再以高于5倍的价格卖给中国百姓。

其二曰:倾销金融衍生品,高位套牢买家。

向全世界销售次级债券,以及在国际原油的历史高位引诱中国国航、东方航空买进套期保值交易,导致其巨亏。这种欺诈,不是第一次,也并不是最后一次,美国的监管者对此默认,并共享收益——在支付了5.5亿美元的天价罚款后,美国证券交易所与高盛达成了和解。

向中国推销高价黑石股权,房利美房地美债券、美国国债,一方面锁住其美元,另一方面操纵其贬值缩水,掠夺其财富。

其三曰:先让其经济殖民地货币大幅贬值,待其潜伏完毕后,强力压迫其大幅升值,以赚取巨额收益。

从1981年1美元合2.8元人民币,至1994年5月 1日汇率并轨后,人民币与美元间的汇价变为1美元合8.70元人民币,贬值幅度超过300%,导致外汇储备余额大幅增加,由1993年底的211亿美元飞涨至2003年底的4032亿美元——摘编自《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4》。

截至2009年底中国的外汇余额已超24000亿美元,其中1994至2005十多年的时间美元兑人民币高于1:8,美元在中国换到了大量的人民币,它们大肆购买中国资产,并迅速拉高其价格套现,得到了更多的人民币;而到了2010年,美国国会、财政部长频频施压中国,以汇率操纵国相威胁,高喊人民币必须升值,一些大牌经济学依据所谓的购买力平价要升值至1:4,果真如此,中国沿海几千万打工仔打工妹十几年来不分日夜转来的外汇恐怕将付之东流。

中国有自己的经济智囊,他们留学英美,拥有牛津、哈佛、耶鲁、芝加哥、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或者其短期培训经历,或者接受世界银行、美国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德国诺曼基金会的支助,有的还是美国前财政部长舒尔茨的弟子,他们在中国成立了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所,在大学做教授,他们有自己的几十人团,自己的小圈子,相互提携,彼此呼应,有的进入国家计委、央行等要害部门,制造舆论,以影响决策者,就这样,一切都有条不紊地悄然进行,直至完成他们的使命——把中国变成美国的经济殖民地。

就这样,帝国列强的坚船利炮在中国没有完成的任务,今天被他们成功地和平演变了。

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的资源处于匮乏的边缘,环境恶化退化,大部产业被外资控制,人们驴子般的活着:从2010年3月17日至5月27日,深证富士康公司发生接连13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2010年3月全国发生矿难21起,死亡205人,其中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在2009年曾发生爆炸事故,一次性死亡108人;2010年7月30日至8月1日,济南8名户外工人因高温中暑死亡,而其中央电视台却仍然在宣扬鼓励高温作业。

是这些经济智囊们愚钝呆滞吗?不是,否则他们不可能进入世界顶级大学学习经济。那为什么他们的英美同窗能那么轻而易举地为自己的同胞博取利益,而他们却反其道而行之,绞尽脑汁地奉送,死心塌地的为虎作伥?归国侨胞不乏科学家,经济学家,但并非都是钱学深,李四光!因为他们背负的不是祖国安危,人民使命,而是个人名利,指导他们行动准则的不是天下为怀,而是理性自利!
正如辽金不会忘记张邦昌、秦桧、八国联军永记李鸿章的功德一样,中国人民也会记住这些人的罪恶:吴敬琏、茅于轼、张维迎、林毅夫、周其仁、易纲、樊纲、龙永图、陈淮。

张二寅
2010-8-7

转发到微评 |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风来何方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6:17:38 跟贴回复: 沙发 再去微评抢个沙发 反智文章,尽管银行业的低效是公认的,但楼主的论点有极大问题,所谓一个循环产生三千万沉淀,导致资金运行链条断裂是缺乏经济学基本常识。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二寅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6:20:58 第 3 楼风来何方,用你的经济学常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有经济周期,生产过剩吧?回复 | 引用

回帖人:437890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7:23:03 第 4 楼这才是好文章!回复 | 引用

回帖人:班门弄网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7:47:17 第 5 楼但是,流出的3千万却永远不能回来了,它变成了企业家的利润露出了货币运行系统,沉淀潜伏起来;为了弥补损失,央行与财政不得不兜底,重新向注资银行,缝合经济缺口,使得经济循环再启动,结果是外面堆积的货币越来越多,这些过剩资本时刻寻找机会,要挟绑架实体经济,拉升物价,成为经济系统动荡的根源。

——————————————————————————————

不会,这个钱只要不被央行抽出经济体, 就不会潜伏和沉淀, 就一定在银行或别的企业, 总之在经济循环中。除非你把它换成现金烧掉回复 | 引用
回帖人:班门弄网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7:52:34 第 6 楼吴敬琏、茅于轼、张维迎、林毅夫、周其仁、易纲、樊纲、龙永图、陈淮。

这些人都是主张市场经济,与你说的丑恶现象对抗的人。还有一个是许小年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phy365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8:03:56 跟贴回复: 第 7 楼..........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二寅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9:50:59 第 8 楼班门弄网,这里说的沉淀是指脱离了总需求,变成了利润、过剩资本。回复 | 引用
回帖人:baobao121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10:11:49 跟贴回复: 第 9 楼哈哈,穷途末日了吗?首先第一不可能。其次,你担心什么?你是他们老大,还是小弟?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二寅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14:01:57 第 10 楼中国银行是不可能走投无路的,因为它们可以向人民榨取更多。回复 | 引用
回帖人:gdmw2012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14:38:49 第 11 楼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并存的中国经济已经病入膏肓,资产价格和农副产品价格大幅攀升,实体经济大幅萎缩就是最好的说明,现在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不得不在宽松政策的基础上用房市和股市把投入过量的资金圈住,这等做法,无异是自寻死路,一但,任何一个经济环节出现问题,那将是经济雪崩,最迟2011年底将发生经济雪崩,农副产品将出现爆炸式上涨,带动其他类商品一起大幅上涨,实体经济将在成本大幅提升和消费大幅萎缩的双重打击下土崩瓦解,大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雪崩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面白无须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17:34:28 跟贴回复: 第 12 楼在现在的大陆谈经济挺好笑的。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二寅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7 21:59:58 第 13 楼茅于轼:我很赞同张维迎的经济学观点

作者: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编者按:本文为茅于轼先生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新著《市场的逻辑》一书所作书评,由该书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FT中文网独家首发。我们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令各国政府纷纷介入经济活动、市场调节功能受到质疑之时,本文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

我研究经济学三十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最使我惊奇的是,我越来越感到市场的有效性。随着对经济变化认识的深化,我这方面的感知越来越深刻。甚至可以说,整个经济学就是反复论证市场的有效性,或者从反面来说,它否定了许多自认为聪明的对经济活动的人为干涉,特别是计划经济的设想。张维迎的《市场的逻辑》也是论证何以市场是有效的,他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我的认识是一样的。尽管各人的经历不同,但可说是殊途同归。他在“前言”中说:“我对市场经济的理解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进行不断深化,我对市场的信念不断强化”(原书第4页)。对这一思想历程,我非常有同感。

  我曾经说过,计划经济永远有无穷的吸引力。所以经济学作为反对计划经济的一门学问,也将永远有用。张维迎在他的书中写道:为什么社会要出钱养活这么多经济学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经济需要有人去捍卫(原书第10页)。我们两人对经济学的用场也有极为相似的看法。如何捍卫市场经济?就是要不断说明市场的有效性,用逻辑证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

  举一个最近热议中的例子。房价高,大家买不起,怎么办?没有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会说,依靠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能解决普通人买房的问题。但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却正是这些市场之外的手段。想说明大家买房还要靠市场,普通人能相信吗?普通人的想法是,因为市场才把房价抬得这么高,如果继续靠市场,而不靠政府的力量纠正一下,大家怎能买得起房?比较这两种看法,就可以知道经济学的用处在哪里。再比如粮食安全,是靠18亿亩耕地红线的保护,还是靠市场,也是一个不容易说清楚的问题。粮食是应该自给自足,还是依靠国际市场更安全,又是一个一般人搞不清的问题。正因为市场经济被怀疑,计划经济造孽,曾经死了几千万人,所以需要经济学家。他们有可能防止巨大灾难的发生。

  市场为什么有效?可以有各式各样的说明方法。张维迎在他的书中强调了两点。一是个人想得利,首先要为别人创造价值。二是市场还有一只看不见的眼睛,它防止偷懒,捡小便宜,使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成为可能。我对市场的有效性有不同的解释。别的经济学家还可能有其它更多的不同解释。这也说明,全面理解市场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它太丰富了。

  什么是市场?我认为就是人的自由活动(在经济方面)。人是理性的,不会做愚蠢的事,这是市场有效的根本原因。市场的特征是交换。交换提升了物的用场,也增加了人们发挥才能的机会,使得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也就是改善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交换生财的原因也在于此。交换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所以生财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一个人不能生财。这与劳动价值论不同——劳动能生产出物,而物要变成财必须通过交换,所以一个人可以劳动,但不能生财。现在的GDP就是统计交换得出的。两个人所同意的交换,必定对两个人都有利,因此必有财富的产生。交换不是零和游戏,它有净的产出。这和传统经济学所说的“等价交换”正好相反。如果交换是等价的,为什么大家要忙着去交换?交换为什么有动力?得出等价交换想法的原因,在于劳动价值论。它认为一物的价值多少取决于该物生产时所花去的劳动量。交换前后物没有变,所以其价值也不变。殊不知物的价值取决于谁拥有它,以及时间,地点等条件。同样的香蕉在广州消费掉和在北京消费掉,其价值是不同的。广州人经常吃香蕉,北京人难得吃得到香蕉。

  如果外界有干扰,人就不能做最合理的事,效率就降低了。举一个例子:埃及首都开罗市政府规定对房产征税,当新房封顶时开征。结果是,几乎所有的新房住人之后仍不封顶,从远处看去,一片烂尾楼。政府的税没征着,倒把城市变成了烂尾楼城。这说明了税收必须中性的道理,也就是市场有效性的道理。非中性的税收破坏了市场原有的安排。中国在改革前,在农村实行合作制(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要求农民集体劳动,集体分配。农民不愿意,用怠工来对付,搞得全国人民吃不饱饭达二十多年之久。这都是干涉自由的结果。一直到凤阳县18户农民签订生死合同,自由单干,才结束了中国几亿人吃不饱的历史。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反对自由的人认为,自由会造成冲突,纪律才能导致最优。不错,在战争中纪律无疑是必要的,但在经济活动中并非如此。经济活动的目的不是战胜敌人,而是寻找最优的组合。和谁交换需要寻找,这就是拍卖和招标。有钱投什么项目,需要考察选择,也需要自由。干什么行业,哪些行业有发展前途,取决于很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没有自由,统统按照一些死规定,肯定缺乏效率。

  的确,太自由了会引起利益冲突。所以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是“利己不可损人”。市场经济是一个双赢经济,也因此它具有非凡的财富创造能力。在市场经济出现之前的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充满着掠夺、剥削、欺诈、威胁等非双赢的活动。所以社会的进步非常慢。直到十八世纪后期,人权观念逐步确立,特权逐渐式微,人与人之间有了平等,尤其是人身权和财产权得到保护,这才出现自由人和市场经济。自由是和消灭特权相联系的。所以自由并不是为所欲为,而是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使人人都生活在没有人干涉其自由的环境中,人人都得到最大的自由。在市场经济中,人人追求利益,但是每个人都不得损害别人的利益。这只有在消灭了特权的社会中才做得到。我国进一步改革的方向也在于此。

  反对市场经济的另一个理由是,市场具有盲目性。这个判断不错,市场确实有盲目性。因为市场由许多独立的个人做经济决策,他们只能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有限信息来决策。由于信息不全面,决策有可能是错的。但是市场有自我纠错的功能,它随时随地在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我们指望一个不犯错误的经济,恐怕是乌托邦思想。事实上,计划经济不但犯错误,而且极难纠正。死了上千万人,还要继续坚持。人类历史上这种瞎指挥多不胜举。人们迷信计划经济,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即计划永远是正确的。人们绝不会要一个错误的计划。但是恰恰这个前提并不存在。计划都是人做的,即使是聪明人也会犯错误,何况面对极其复杂的经济问题,谁也不可能永远正确。用18亿亩耕地来保护粮食安全的错误就在于此。谁也无法计算出,为什么18亿亩比19亿亩更安全,或17亿亩就不安全。我反对韩愈千里马的那篇文章,它的错误在于假设存在一个永远正确的伯乐,却没想到从哪儿去找一个永远正确的伯乐。发现千里马固然难,找伯乐一样难。用找伯乐的难代替找千里马的难,问题一样没解决。韩愈的这篇文章中国人念了一千二百年,谁也没发现它逻辑上的毛病。它假定有一个不犯错误的伯乐,有意无意地强化了对计划经济的信任。

  不受阻碍的自由交换还有一个非凡的重要意义,那就是只有在自由交换的条件下,钱才能够度量商品的价值。不受阻碍意味着钱可以流通无阻,钱可以和商品自由交换,永远不发生买不到或卖不掉的问题。在经济学里这称为一般均衡状态。只有在这时候,商品的价格才能够度量其稀缺性或价值。任何对自由交换的妨碍,凭票凭证、审批、价格管制,身份限制等等,都会减少钱对价值的度量功能。计划经济中由于没有自由交换,钱失去了度量价值的功能,使经济陷入全面混乱。该进口的在出口,该增产的在减产,真正创造了财富却表现为亏损,管理好企业的被误认为管不好。经济失去了是非,这是计划经济失败的最终原因。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自由交换。所以真正的经济学家都是经济自由主义者。

  但是自由交换的市场确实有失效的时候。这是由于有外部性(比如污染),有自然垄断,使市场偏离了最佳效益。这时候可以由政府来纠正,也可以由其它机构来纠正。但是要注意,纠正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永远正确。我们只能说,由于市场有可能失效,对市场的干预是能够成立的。

  纠正了不良外部性、控制了垄断后的市场,是财富生产最有效的制度。但它仍然未必是财富分配的理想状态。所以我说,一个社会,经济上的两大问题是财富的生产和财富的分配。这两件事都做好了,经济就没有大问题。但是什么样的财富分配是合理的,并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并不存在对和错的区别。有时候为了大家同意的财富分配的调整,牺牲一点财富的创造,改善一点财富的分配是可以的。但是切忌做那些既不利于公平分配,又不利于财富创造的愚蠢之举。经济适用房政策就是一例。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二寅 影响力指数:0+0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2010-8-8 9:34:02 第 14 楼内地涉房地产贷款高达20万亿 一旦房价暴跌银行损失巨大2010年08月06日 22:50华夏时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121条银行20万亿“沾”房信贷资金受威胁

本报记者 贺江兵 北京报道

8月5日,《华夏时报》记者从银监会人士处获悉,银监会已于7月底要求商业银行进行压力测试,本报曾于4月20日率先报道了银行能承受房价下跌两到三成;这次银监会设置的前提是假如房价下跌五到六成,银行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不良贷款会增加多少、损失情况等。

此前,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按季度进行压力测试,上述为银行业三季度压力测试内容。

为何银监会会做如此假设?熟悉压力测试的人士表示,所谓的压力测试就是在极端的情况下银行的表现状况,看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突变。银监会设置这样的状况表明:管理层对房价下跌在做准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房价真的能跌一半多;房价下跌两到三成已经在开发商和银行圈中达成共识。然而一旦房价掉头向下,跌破了三成,由于心理、惯性等原因,短期内跌一半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到今年3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高达20%,高达9万亿元;加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其他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已经接近信贷总量的一半,有20万亿元左右。

本报测算,工商银行[4.26 0.71%]、农业银行[2.72 0.00%]、建设银行[4.87 0.83%]和中国银行[3.52 0.86%]开发贷款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以下合称“涉房贷款”)4.7万亿,占四大行总贷款的24.05%。涉房贷款占比最小的是农行,绝对额也最小。建行内部对房贷提示风险始于2009年中,其个人金融部总经理要求该行谨慎发放房贷,并对风险较高的开发商停止放贷。中行涉房贷款最多,且在房价上涨最快时发放的涉房贷款最多、最快。

假如房价暴跌

20万亿“沾”房贷款受威胁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假如房价最多跌六成,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是必然的,尤其是在房价上涨中放贷最猛的最先受到威胁;反而是农村信用社受到的冲击最小,因为农民的住房不能用于抵押,而农信社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4月的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披露,到今年3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高达20%,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5.4万亿元,按照刘明康的说法,有高达9万亿的房地产贷款,其中,四大行依然是最多的。

刘明康还表示,加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其他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已经接近信贷总量的一半,据信,有20万亿元左右。

一旦房价下跌态势形成,首当其冲的自然是银行,难怪房地产开发商放话,要死银行先死。

而较早前商业银行对房贷的压力测试显示,银行一般都能承受房价下跌30%。

作为银行业的监管机构——中国银监会则没这么乐观。

接近银监会的人士表示,银监会之所以让商业银行测试房价下跌50%—60%,主要是因为,一旦房价形成下跌态势,即便达到下跌20%—30%的调控目标,但是,由于投资者和购房者有着买涨不买跌的普遍心理,房价继续下跌六成不是没有可能。这跟股市的上证综指从6124点,直落跌到1664点一样,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一些商业银行对自身压力测试过于盲目乐观,对房价下跌给银行造成的系统性认识不足,应对不充分,也是银监会发出这样命令的原因之一。 即便银行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资金损失10%,也是2万亿,何况,假如房价真的下跌60%,银行的损失远远会高于这个数据。银监会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上述人士表示。

工行农行抗跌建行避险

《华夏时报》记者根据工行、建行、中行的年报和农行的“招股说明书”提供的数据发现,农行的涉房贷款占比最少,且数额是四大行中唯一未过万亿的;工行次之;最早做房贷的建行风险控制最好,预警最早,退出最及时;中行由于在海外市场不理想,自2007年后大肆向国内开拓市场,是近两年放款最多的银行,其中,房地产及相关贷款发放也是最多的,而房价飞涨的3年,亦是中行发放最猛的时期。

2009年底,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8525.31亿元,不良率为0.42%,较上年下降0.40个百分点;房地产业3586.51亿元;客户贷款和垫款总额为48197.73亿元。

建行涉房贷款12111.5亿元;占总贷款的25.12%。

不过,建行表示,根据房地产市场最新变化,该行主动控制房地产业贷款增速,今年一季度,房地产贷款新增为近5年来最低;同时,持续优化客户结构,新增贷款主要支持房价走势平稳区域中资金实力强、开发资质高的重点优质客户。建行表示,该行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趋势,采取“进、保、控、压、退”策略,针对不同区域、客户、产品实行差别信贷政策,大力加强信贷结构调整和风险控制,重点调控的“两高一剩”行业、房地产业、制造业余额占比分别比年初下降了2.89、1.24和0.81 个百分点。

近3年,中国银行[3.52 0.86%]业务经营方向重心转移到中国内地,贷款速度远高于其他银行。2009年末,中国银行集团总贷款和垫款总额49103.58亿元,房地产业3666.30亿元;住房抵押贷款9079.12亿元,涉房贷款合计12745.42亿元,占总贷款的25.96%,这一比例首次超过建行,成为四大行中涉房贷款最高的。

值得关注的是,中行在房地产飞涨的时候放贷较多,2009年全年,中行房地产业新增951.46亿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新增2729.12亿元,增幅更是高达43%。

中行过度放贷引起央行的不满,央行曾单独对中行提高0.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早在2007年,农行由于放贷过快,有悖于央行的宏观调控,被单独提高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农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4324.83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4979.46亿元,占农行个人贷款总额的63.1%。农行总贷款总额41381.87亿元。农行涉房贷款9304.29,占总贷款的22.48%,这一比例在四大行中最低。

截至2009年末,工行各项贷款57286.2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8742.44亿元,房地产业4218.04亿元,涉房贷款12960.48亿元,涉房贷款占总贷款的22.62%。

截至去年底,四大行贷款总余额195969.44亿元,四大行涉房贷47121.69亿元,占贷款总余额的24.05%。

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中信银行[5.96 1.36%]和民生银行[5.49 1.29%]涉房贷款占比较小,中信银行是可以看见报表银行中最低的,涉房贷款占比为14.21%。

中国人民也会记住这些人的罪恶:吴敬琏、茅于轼、张维迎、林毅夫、周其仁、易纲、樊纲、龙永图、陈淮。
................
支持!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383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