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道德經解說(-)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道德經解說(-)   
所跟贴 道德經解說(-) -- Thinker - (2127 Byte) 2010-7-20 周二, 上午10:05 (631 reads)
Namo






加入时间: 2009/09/21
文章: 749

经验值: 21928


文章标题: [分享]“菩提”与“道”的梵文翻译 (358 reads)      时间: 2010-7-20 周二, 上午11:17

作者:Namo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b3d530100gqtm.html


最近研读季羡林先生自选集《佛》,发现其中几个有关于梵文的问题很有意思,择录如下:



一“菩提”梵文考:

“菩提”(budhi)这个字的词根是√budh ,意思是“觉、醒”。Buddha (佛陀、佛)这个字也源于√budh,加上过去分词 ta,变成了 Buddha ,意思是“觉悟了的人”,“觉者”。 √bodh的抽象名词就是bodhi,意思是“觉”,音译“菩提”。



二“道”梵文考: (注:以下marsa第一个a均有上划线 )

玄奘想用“末伽” (梵文marsa)译“道”字,而道士们则主张用“菩提”(梵文bodhi)来翻。他们说:昔称“菩提”,此为“道”,未闻“末伽”以为“道”也.

…… …… ……

总之,我们从这个“道”字可以看出来,中国这个宗教要解决的是现实的问题,今世的问题,不是神话的问题,来世的问题,道家这种精神,同儒家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这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精神。后来道家发展成为道教,也不过是想长生不老,白昼升天而已。这种精神,这个“道”字,倘必须译为梵文,则marga(末伽)最为恰当。Marga这个字的词根是√Marga,与√mrg也有一些联系,意思是“走路,走道”。印度哲学宗教中,少有Marga这样一个术语。但是用来翻译中国的哲学术语“道”,却是十分吻合,无懈可击的。在这一点上,玄奘是完全正确的。

作者:Namo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Namo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可以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34111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