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原创]科学辩论的对话基础----标准(一)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原创]科学辩论的对话基础----标准(一)   
史蒂芬






加入时间: 2004/09/22
文章: 104

经验值: 3468


文章标题: [原创]科学辩论的对话基础----标准(一) (442 reads)      时间: 2010-7-14 周三, 上午4:54

作者:史蒂芬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科学辩论的对话基础----标准(一)
科学辩论的意义,应该是为了求得认识水平的提升或辩论结果在有限时期内的认同。辩论就是不同观点的对话,对话,如果不包含吵架谩骂,就不能没有使之变得有意义的言论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标准的认同。它包括了辩论的范畴、论题、依据等等要素。换言之,就必须要有人类科学辩论的“游戏规则”。没有标准的辩论,常常都是“瞎嚷嚷”,说得不好听,不过是无聊人发出的无聊杂音。

这里“科学辩论”前面的“科学”二字,不要狭义地理解为“科学研究、科学论述”。我想强调的是指辩论意义而言,仅为了区别于妇姑勃谿、叔嫂斗法的鸡毛蒜皮和勾心斗角。至于对论题科学性的判定,当无需在辩论前预测。只能是一种“马后炮”式的自然归类。(这里说的“科学性”,也仅泛指效果而言,即对推动大众提高认识有益为准。喜欢拘泥于“定义”的“学者们”不要在此纠缠)。按上文对辩论意义的界定,辩得有意义的就具科学性,就能辩下去,就会有人感兴趣;辩得无意义的就没有科学性,令听者皱眉,闻者掩耳,最终倒了大家的胃口,也再辩不下去了。任何企图在辩论前发放“科学通行证”的“先知”,不论是多么德高望重的“科学家”,或是多么被一部分人顶礼膜拜的“科学家集团”,往往都会因为跳不出自身的局限,而有可能成为阻挠新生事物入场的门警恶犬。

无奈,也正因为无法事先“科检”,辩论中的“无意义”现象肯定是不可能杜绝的。本文提出的观点无非是为了对诚意参加有效辩论的诸公,提出一个自律自检的建议。建议,本来就不是资格审查,不具权威性,想吵架的还会吵,该骂人的还会骂,天要下雨,娘要改嫁,由他们去吧!

任何争论,大都是为了判定是非对错。但是,细想起来,有很多争论又都忽略了共同基础的必要前提。于是鸡鸭同堂,虎狼共嚎,好不热闹。到头来,大家声嘶力竭、筋疲力尽之余,才发现其实彼此说的根本不是一码事。

因此,要进行有意义的争论,就必须要有共同的基础。也即要遵行“在同一范畴,对同一论题,以同一规则,寻求同一目的”这些标准进行探讨。标准可以不尽完全相同,但至少必须相近,否则争起来吃力,论起来荒唐。现在论坛上高手云集,精英辈出,思想、科技的论述精彩纷呈,可惜,有些才华横溢的辩论精英情不自禁地卷入了无聊的口舌之战,浪费了太多的时间,污染了辩论的空气,破坏了论坛的公共卫生。其中大多数的争议由于标准的差异太大,为毫无意义的结果白白浪费了太多的精力。

标准一:范畴

辩论范畴的标准是为了衡量“有没有必要”和“有没有能力”进行辩论。争论的目标不在人类思维所及的范畴,辩论就没有必要,因为“尚且无知,所以无果”。其次,自己不懂和理解模糊的范畴,你就没有能力参与辩论,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那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1. 认识人的渺小和局限----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
人类科学从来都是在推陈出新中发展,科学理论更是在争论验证中确立。好坏取舍、是非对错永远是科学家乃至全人类争论的焦点。然而,当我们置身于庐山深处,往往真的看不到它其实多姿多彩的本相。更何况,庐山并非最高,庐山之外还有更大的山,更高的峰;地球之外,还有更多的星球;银河系之外,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宇宙之外,必有我们更无法理解的“存在”。

全人类,70亿,这个庞大的数字,对我们个人来说已经望而生畏;科学,科学家(包括科学家集团),科学门类,科学理论,科学成果,无一不让芸芸众生望洋兴叹、肃然起敬。但是如果有神,能把我们高高拎起,拎到足以客观地看待我们全人类整体的高度,我们也许会发现,人类不过是一群具有思维、喜欢辩论、相互争斗的“蝼蚁”。一回空难,一股洪水,一场地震,一次海啸,都会成百上千、成千上万地把他们霎时毁灭。不论其中是否有总统主席、亿万富翁或是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那些权力、财富、智慧在无可抗拒的命运中都“零落成泥碾作尘”,没有任何“如故”。

我们唏嘘人类历史的长河如此久远,我们惊叹人类文明的积淀如此厚重,但一想到几千年与千亿年的比值,一想到身高七尺与数万光年的长短,我们不免茫然若失、心力交瘁、黯然神伤:我们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本钱?有什么可以狂妄的资格?我们还在争论什么?我们的争论有何意义?谁(或曰哪个神?何种力量?什么规律?)在主宰我们?

无奈,既然生命就是如此,既然命运不能抗拒,我们常常只能不再把自己拎得太高,以免看得太破,想得太深,悟得太透。我们必须埋下头颅,脚踏实地,钻进“蚁”群,和同类一起寻寻觅觅,忙忙碌碌,来去匆匆。

可悲可叹和可歌可泣的是:我们一旦有了可以自慰的理论支撑,便会一跃而起,充满着勇敢和激情,继续投入那些永无休止的争吵、争论、争斗、争夺。只要忘却了人类的渺小,自己就是顶天立地的巨人。鼓起勇气的是功利,激励斗志的是现实。不可否认:本文也难于彻底摆脱在这样前提下的“蝼蚁思辨”。

作者:史蒂芬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上一次由史蒂芬于2010-7-14 周三, 上午8:32修改,总共修改了1次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史蒂芬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993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