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程映虹︰從"版畫事件"到《中國向西行進》——濮德培和中國當代民族主義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程映虹︰從"版畫事件"到《中國向西行進》——濮德培和中國當代民族主義
NABC60
加入时间: 2008/04/24
文章: 2900
经验值: 136653
标题:
ZT: 程映虹︰從"版畫事件"到《中國向西行進》——濮德培和中國當代民族主義
(452 reads)
时间:
2009-7-26 周日, 上午11:43
作者:
NABC60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程映虹︰從"版畫事件"到《中國向西行進》
——濮德培和中國當代民族主義
濮德培(Peter Perdue )是美國著名的中國歷史學家,研究領域是中國明清社會經濟史和邊疆史,曾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現在耶魯大學。對于對美國研究中國的近況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濮德培近年的一些學術和社會活動值得關注。
麻省理工學院的"版畫事件"
2006年4月,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學生就學校網站上發布和中日戰爭有關的圖像資料向校方和有關教授提出抗議,在當代海外憤青史中稱為"麻省理工學院版畫事件",在美國校園掀起了一場"愛國"風波。美國《波士頓環球報》和其他報刊作過報導。濮德培也卷入了這場風波。
事件的起因是麻省理工學院有一門"視覺文化"課程,內容是從一個民族在特定條件下所創作的視覺作品中看這個民族的文化,教授是美國人道爾和日裔學者宮川茂,因為是通過網絡授課,所以教學中使用的視覺材料都上網。2006年4月,這門課程的一些視覺材料被放到了"公開課"網頁上,主要是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版畫家描繪的日本士兵屠戮中國戰俘的場面(見圖片)。
這些當年用來為戰爭作宣傳的材料(表現日本士兵的勇猛和中國人的束手待斃)當 然有一定的視覺震撼力,但遠不能和一些更為廣泛流傳的南京大屠殺和納粹集中營的圖片相比較,何況這些展出本來就是在校園和學術的特定環境下。兩名授課教授 之一的宮川茂是一個出生在日本的日裔學者,他在自己課程上公開這些反映日本軍國主義血腥歷史的資料是對自己原來的母國文化深刻反省和批判的表現。這種對原"家丑"的態度,正是任何一個國家——尤其是那些在近現代史上給世界人民和自己國家的人民帶來災難的國家——在海外的學者應該深思的。
但這些畫面立刻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中國學生引起了一陣騷動,很快就掀起了一場被新華網稱為"強烈抗議"的運動——抗議這些畫面宣傳日本軍國主義,侮辱了中國人,"往中國人的傷口上撒鹽"。無數電子郵件發到貢川茂的信箱,這些郵件很多都帶有辱罵和威脅性內容。學校的中國學生學者聯合會以缺少必要解釋和歷史背景為由,向院方提出抗議。這種抗議實在匪夷所思,因為這些都是歷史材料,讀者不是幼童,而是選修這門課的大學生,他們並不需要"正確引導"。只要是對大學課程處理歷史材料有一定了解的人,尤其是生活在美國這樣對種族主義極端敏感的社會,從這些畫面上看到的無非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而不是中國人的懦弱(內心深處時刻有被歧視狂想癥或民族自卑感的人除外)。但這並不是說,對使用和公布這些材料——即使從歷史創傷和民族主義角度——就不可以討論。問題是這種討論如果不顧學術和校園的環境,一開始就把問題上綱上線到"辱華"的高度,這不但把歷史和學術問題政治化,而且是企圖用政治壓力的手段解決學術問題。久經政治運動的中國人或許習慣了這樣激烈的方式,但他們忘了這是在美國的校園。
濮德培和中國學生的沖突
麻省理工校方突然受到如此壓力,不知那個網頁究竟犯了什麼天條,急忙下令先暫時關閉網頁。然後很快安排了一個有兩位教授和中國學生出席的會議,讓雙方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作為一個東亞歷史教授,濮德培參加了這次會議,後來在麻省理工學院院報上發表了"關于‘視覺文化’事件的感想"一文。他說,在會上,很多中國學生指責兩位教授對中國人民在日本軍國主義下曾經遭受的苦難麻木不仁,一個學生為此還帶來了一本南京大屠殺的書,以示這兩位教授的無知(這位學生大概忘記了或根本就不知道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正是由美國華裔作家張純如撰寫,在美國出版並引起學術界和一般讀者的高度評價)。這些學生還在會上傳播書面要求,要校方永久關閉這個網頁,向被傷害的中國人社群正式道歉,取消和這個網頁有關的學術討論。濮德培說,盡管這些學生的動機能讓人回想起1919年的五四運動,但從他們的言行所表現的傲慢和狹隘中他看到的更多是1966年的紅衛兵。
听到這些要求,濮德培站起來說以他教了25年 東亞歷史的經歷,看不出這些畫面用在教學場合有什麼不妥,歷史學家都用視覺材料,道爾教授也已經解釋了使用這些材料並不等于在立場上支持這些材料所要宣傳 的觀點。他認為這事關學術自由,學校不應該為此道歉,並建議馬上恢復被暫停的網頁,但開闢一個相關的討論區。話音未落,會場上響起一片"No!"的喊聲。面對這些粗魯而不可理喻的學生,濮德培不得不離開會場。這在美國學術場合是非常罕見的。
事 後,濮德培寫了一封致中國學生的公開信,特別針對那些用惡意電子郵件攻擊兩位教授的人。濮德培說他贊揚了這些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對本國榮譽的捍衛,但指出 他們損害了文明討論問題時應該遵守的基本的學術規範和對對方的尊重。作為領導未來中國的一代人,為了中國的強盛,他們有責任保持心胸開放,不要沉緬于破壞 性的、心胸狹隘的和自以為是的憤恨之中。他說他的歷史系同事都為這件事而震驚,尤其因為校方在處理這個問題上的態度給人以誤解,好像兩位教授確實錯了。如 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麻省理工學院喪失了捍衛學術自由、保護自己員工的基本立場。在取得系主任同意後,濮德培把這封信公布在系的電子布告欄中。誰知很快他 就取代了貢川茂成為中國學生惡意電子郵件攻擊的對象,充滿了謾罵的電子郵件蜂擁而至,有的甚至使用了以F打 頭的美國的國罵。這些學生指責他的理由千奇百怪,說他侮辱了中國人,根本就不懂中國人過去受到的苦難,外國人沒有資格聲稱對中國歷史有解釋權,麻省理工學 院沒有資格把亞洲人民過去受到的苦難任意暴露在全世界面前,等等。還有人向學校提出要對那兩位教授進行紀律處分。毫無疑問,如果找此辦理,等于讓這些中國 學生去決定所有和東亞有關的課程的生死存亡。
除 了那些使用了下流語言的電子郵件,濮德培說他對多數郵件都作了答復。濮德培說他並不想改變這些學生的觀點,只是想讓他們知道正常人應該有什麼樣的理智。他 說這學生應該明白,除了中國人,也有很多美國人和其他國家的人死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上並不是只有中國人才受苦受難。他說此外,中國人也給他們自己帶來 了深重的災難,例如義和團時期,文化大革命和1989年的天安門屠殺。
這 起版畫事件最後的結局是麻省理工學院並沒有正式道歉,那個網頁事後很快重新開放,不過補充了一些說明文字。讓人欣慰的是,很多麻省理工學院的已經畢業的中 國校友都覺得這件事是中國學生小題大作。今天看來,這起風波雖然一開始來勢洶洶,但最後在客觀上卻給人們上了美國大學的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和校方與學生之 間的平等關系的生動的一課。更重要的是,這些學生的言行無意中漏了中國新一代社會精英的底︰他們很多人不但對"歷史課"這三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稀里糊涂,而且缺乏在別人家作客時最起碼的禮貌。在中國大陸的"歷史教育"下,整個"中國近代史"這五個字在他們心中所能喚起的就是"國恥"和仇恨,以至于培養出一種病態的敏感,老是覺得別人要存心侮辱自己,為了捍衛"國格"常常不顧起碼的"人格"。
對《中國向西行進》的政治解讀
濮德培在這起"版畫事件"中的表現無疑使得他在很多中國學生心目中成為一個異類。北大一些尋求美國名牌大學歷史系獎學金機會的中國學生在互聯網上這樣說:"濮德培固然是研究中國史的名家,但是他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感情不像別的漢學家那樣。如果你是王千源一類的人就罷了,否則在他手下應該不會很開心。"拿美國名牌大學的獎學金不算,還要計較洋教授對中國的"感情",也只有美國大學才會把這些中國學生寵到如此地步。說到海外留學,有些問題真的非常滑稽︰既然如此愛國,對美國教授對中國的態度又如此挑剔,那麼你一個中國人,而且又在中國頂尖學府,為什麼要千里迢迢跑到動不動就歧視中國的美國去念中國史呢?反過來,有誰看到美國人跑到中國去修美國史的博士學位的?
這些都是題外話。其實在"版畫事件"之前,濮德培的中國史研究就已經使得他成為問題人物了。濮德培原來研究中國明清社會經濟史,對甘肅等地糧食市場的研究不但在美國受到好評,而且受到中國著名的經濟史家吳承明的重視和推薦。但2005年出版了《中國向西行進︰清朝對中部歐亞的征服》一書後,他對中國歷史的研究立刻引發了學術之外的解讀。《中國向西行進》一書是美國近年來中國近代史研究中一個很重要的成果,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印行,700多頁,裝幀精美,配有多幅地圖和其他圖片資料。濮德培在書中采用近年來流行的從世界史的角度考查國別和地區史的思路,把清朝歷史放在中部歐亞大區域的地理範圍內來研究,還從同一個角度考查了清王朝的社會經濟和國家管理,闡發了他對史學界流行的有些觀點的看法。他支持了加大"爾灣學派"彭慕蘭和王國斌等人提出的認為中國的經濟規模和國家能力在18世紀以前並不落後于西方主要國家的論點,強調了中國歷史上市場經濟的重要性,認為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中國在後毛時代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但更引起讀者——尤其是史學以外——重視的是他把清朝對中亞擴張——主要是對準葛爾的征服和與向東擴張的沙俄帝國的周旋——和同一時期世界史上其它帝國的擴張放在一起來考查,強調清朝的帝國性質。這個角度不但和中國官方史學所說的清朝平定準葛爾部的叛亂、維護"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不"和諧",而且把中國和那些"帝國"相提並論,無形中挑戰中國歷史教育所著力塑造的中國是近代史上"受害者"的形象。不但如此,在"中國崛起"的背景下,很多人還把他看成從歷史角度鼓吹"中國威脅論"的人。
中國方面很快就注意到了他的研究。2005年中國的《美國研究》發表一篇“‘中國崛起’與‘中國威脅’── 美國‘意象’的由來"的文章,說"值得注意的是,在‘社會/文 化’層面上研究中國崛起和中國未來可能的政策選擇之間的關系中,強調中國歷史上作為一個龐大的東亞帝國所具有的‘歷史特征’對今天中國的政治文化仍具有相 當大的影響的觀點,仍是目前有關‘中國威脅’看法中常常被引用的重要論述之一。這些歷史性研究著述常常力圖發現中國古代“侵略性”和‘帝國特征’,試圖以 此說明今日中國與其‘帝國特征’的歷史之間有著斬不斷的聯系。"文章說史景遷、白魯洵和特里爾就是這樣的學者,而最新的證明中國歷史上就“好戰”的研究則是濮德培的這本書,說它"刻意將康熙王朝平定新疆準葛爾部落叛亂及和沙皇俄國簽定的《尼布楚條約》說成是中國開始進行‘大國爭奪’。有關中國歷史上就曾經是一個‘富于侵略性和海外擴張性’的觀點,正在為解釋中國今後的國際行為提供所謂新的依據。"
濮德培和中國過去和現在的民族主義之間的瓜葛,是西方的漢學和中國學的研究與現實政治始終剪不斷離還亂的又一個例證。
(原載《動向》2009年4月號)
作者:
NABC60
在
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驴鸣镇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可以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5753 seconds ] :: [ 25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