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请教老金在线 |
 |
所跟贴 |
请教老金在线 -- 河边 - (896 Byte) 2008-9-24 周三, 上午3:37 (806 reads) |
老金在线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36
经验值: 2453
|
|
|
作者:老金在线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所谓“义理之作”,主要是对应于“考据之作”、“词章之作”而言的。一般说来,弄国学的也就是这三个路子。我于词章、考据略通一些,主要是兴趣不大,愿意从“义理”上搞些名堂,就弄“义理”。所谓“义理”其实就是意义理论,也可以说得大一点,就是道义思想。这个东西是言人人殊的。世上几乎没有“统一”的“义理”。凡是要搞“统一”义理的意见都是可疑的。因此我欣赏儒学,主要是它的多元化思想(和而不同,道并行而不相悖)。儒学因了这个多元化思想,所以在与诸意识形态相遇时,可以“攻乎异端”,但不必“你死我活”。我来说《论语》,其实还有一个更隐秘的意思,就是想说说现代政治哲学(民主自由保守主义等),等于皮里阳秋。《论语》并不深奥,但是因为它的经典性质,必然对后世生成影响,当着现代种种政治、道德需要向传统瞻顾的时候,《论语》会因为当代需求而被推演出更多意义系统来。历来经典命运大多如此。这也许就是“不能穷尽《论语》”的原因。(现代史学有一个规律:历史是什么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怎样讲述历史。我相信并坚持这个意见。)
2、关于孔子儒学之核心理念,我归纳了十个方面,其中核心是“公道-仁德”。你可能注意到,二者之间有一个连接号。我意思是:“公道”与“仁德”具有一体性。我书中也反复说到了这点。通常人们以为儒学核心理念是“仁”。可以如此讲述。但我不满足于此。我以为当代政治特别需要公正、正义理念的介入。这样,我在反复考索中,拈出了“公道”这个儒学范畴来说话。儒学必须是瞩目于“公道”的,不能仅仅讲述为“修身”。历史上来看,以“清议”(批评政府)为主要方向的“公道”也确是大儒正见。关于那十个动词,确实想造一个动宾词组,好在汉语词汇还算丰富,不很难,就那样用了。这个模型不一定有正效果,但我没有对那些动词一个个分析,其实主要还是想凸显后面的名词性主题词。“行仁德”,应该是恪守实践的意思。对主体,需要恪守,对共同体,需要实践。仁德,应该是“主体间性”来证成的,因此特别需要“真诚宣称”(哈贝马斯语)。这不是一个“实然”判断,而是一个“应然”判断。
3、关于“权利平等”还是“机会平等”问题,我主要取自与哈耶克,并且相信这个意见的深邃和正确。人间是不可能实现俗世意义的平等的。所有鼓吹平等并为了实现平等而破毁不平等的激进后果,就是造就一个新的不平等。因此,在哈耶克那里,只有权利平等是可靠的。这个意见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参选总统、购置土地、自由迁徙……的权利,但并不一定就能够做到,譬如,如果没有足够的银子。银子限定了选择的自由,但权利仍在。只要你挣得了足够的银子,你就可以接受教育、参选总统、购置土地、自由迁徙等等。极权状态则是:即使你有了足够的银子,也不能接受教育(如地主子女),不能参选总统(如无选举权的所有庶民),不能购置土地(如面临拆迁的住户),不能自由迁徙(如城市户口等)。因此,历史上所有类似“吃大户”的平等都是有问题的。孔子没有这样的思想。孔子注意维护秩序。秩序不可或缺。但秩序并不剥夺人的权利。譬如,孔子主张贤人政治,但在孔子那里,所有的人,无论贫贱富贵,都有成长为贤人的可能性。“有教无类”就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按陈寅恪意见,理解古人,需要保有同情理解,对经典理念,需要抽象理解。譬如,“秩序”,抽象出来,就是正价值。我书中关于这类意见说了很多,此处借着“有教无类”又来说话而已。这个“有教无类”确实从一个具体的践履模型映射了孔子更抽象的政治理念。结合孔子说冉子“可使南面”说,种种“禅让”说,就可以体会到,孔子对权利的平等是有感觉的。
特别感谢你的关注和考问。
作者:老金在线 在 寒山小径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