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一枭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4280
经验值: 24050
|
|
|
作者: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杀身成仁与明哲保身
精卫兄问:请教枭兄,杀身成仁怎么解释啊? 我觉得大义灭亲与杀身成仁似乎有点关联,看不真切,请枭兄指点迷津!
老人答:精卫兄客气了,是为了给我传儒家之道、解世人之惑而故意发问吧?
不论任何理由,任何灭亲行为都是恶行,都大不义(这里的亲指血亲,又主要指双亲)。万一父母亲触法,作子女的当设法相救,维护法律与维护亲情如产生矛盾,但可依中庸之道相机处置、尽量化解、争取两全。实在不行,子女可以依法消极退避,但绝不允许反过来为了“大义”而积极地灭亲!
大义灭亲与杀身成仁是两个范畴的问题。要讲杀身成仁,必须了解儒家的明哲保身观念。因为杀身成仁与明哲保身都是儒家的主张,两方面相辅相相成,一体同“仁”,是不可或缺的。
明哲保身出于《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颖达释:“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 这里的“明”指“明晓善恶”,“哲”指“是非辨知”。意谓明达事理、洞察时势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保全其身。可见儒家的明哲保身与现代作贬义词用的成语不同,不是“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明哲保身是避免不明不白地去做无谓的牺牲。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孔子认为,那些徒手搏虎、徒步涉河的人有勇无谋,只会鲁莽冒险,成不了大事,他不赞同。但明哲保身与贪生怕死、懦弱退缩性质不同,那种人既不明哲,也难保身,而是自误自毁,保留下来的不过行尸走肉而已。
可以死可以不死的时候找死,那是蛮夫,死伤勇、不义、违仁;应该杀身成仁而怕死不死,那是懦夫,也伤勇、不义、违仁。能够明哲保身是智,敢于杀身成仁是勇,一个仁者,应该以勇节智、以智导勇,智勇双全。这是儒家对待生命和生死的中庸之道,是原则。至于具体怎样的情况“可以不死”、怎样的情况应该杀身成仁,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不同而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2008-7-18东海老人
东海老人首发《民主论坛》http://asiademo.org/gb
作者:东海一枭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