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试论胡长官绝无可能是共谍──答张朴先生 |
 |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gif)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
|
|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试论胡长官绝无可能是共谍
──答张朴先生
芦笛
近来张朴先生光临赐教,本坛蓬荜生辉(若要让深文周纳的鲁师爷见到这话,又要发挥为我有“地主情结”了,嘿嘿)。可惜老芦最近拟为真正的独立作家作个捍卫自己权益的表率,忙着与首创“网文网名劫持术”的文化绑匪胡安宁作斗争,无暇与先生仔细切磋。但闻命而不复,未免失礼,因速成此篇,尚望张先生毋责草草不恭,幸甚!
要说的其实已经在跟贴里简略说过了。据我的理解,张戎女士的发现,似乎是基于这么一个思路:
西北野战军只有2万多人,与胡宗南的20多万大军对阵,强弱如此悬殊,共军决无战胜之理,但奇怪的是,面对处于绝对压倒优势的强敌,不但毛毫不恐慌,甚至拒绝其他地区的军队来援,而且西北野战军还连战连捷,其中一个歼灭战的地点,竟然是毛在撤出延安时看中的。所有这些奇怪的疑点,都只能用“胡宗南是共谍”来解释。
这其实是一个连锁推论:
(敌强我弱,毛应该惊慌,却胸有成竹──态度反常+处于绝对劣势的共军大胜──结果反常)──国军必有间谍──这间谍必然不是别人,只能是西北战场国军最高指挥官胡宗南。
熟悉逻辑推理的人一眼就能看出,以上过程,每一个破折号代表的飞跃都有问题:毛的“处变不惊,指挥若定”来自于共军高干回忆录,可靠性成问题,用来作为推理前提,实为学术大忌。即使毛真的如此,那也可以是天性使然,并不一定是态度反常。处于绝对劣势的共军大胜也无反常可言──四次反围剿不都是先例么?连蒋介石和张学良都承认共军战略战术了得,蒋介石甚至多次下令国军研究学习共军战略战术,为何凡是国军打败仗,就一定是共谍的功劳?而为何那共谍必然不会是别人,只能是西北最高军事长官胡宗南呢?
因此,似乎可以比较确凿地说,尊论无法成立。不仅如此,似乎还能确有把握地说,胡宗南绝对不可能是间谍。
这道理再简单不过:胡如果真是间谍,我党必然要最有效地使用身居如此高位、身拥重兵的特殊间谍,在他能起到最大作用时使用之,即使暴露他的身份也在所不惜。
那么,什么才是最有效地使用胡宗南这个宝贵间谍的时候?1949年下半年。
张先生可能不知道,胡宗南的30万大军并没有被共军消灭,而是在1949年12月的成都战役后才给全歼的,乃是国军在大陆最后被消灭的重兵集团。
战争打到了1949年,国军主力基本已经被歼灭,哪怕是瞎子也能看出,神州陆沉已成定局,敬爱的匪中央毛主席已经算定了国府的彻底覆灭。如果胡确实是间谍,此时他便到达了最有效高峰:绝大部分国军残存武力都由他主控,他若一反水,则不但国府立即完蛋,就连老蒋也要成阶下囚。作为共谍,他的使用价值已达极限,在这种关键时刻,匪中央绝对不会蠢到还要投鼠忌器,还不暴露胡的身份,而不是一次性将他用完。
学者们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在思考时,无意中受后来发生的已知事实的束缚影响,以此去倒推出事件发生前的历史人物的思路来。当初我和小安子在此坛争论林彪案,就发现他犯了这毛病,无意中假定周恩来在事前一定知道林彪的飞机会出事。
现在咱们讨论这个问题,同样要注意避免类似陷阱,必须牢牢记住:1949年那阵子,谁也不知道后来会有朝鲜战争,美国第七舰队会因此进驻台湾海峡,使得国共隔海对峙半世纪。按当时可知的形势能作出的最佳决策,便是尽可能在大陆消灭国军武力,并活捉或击毙蒋介石。一旦办到了这两件事,则台湾无兵守卫,无领袖指挥,弹指可下。
要这么做,最有利的时刻,就是令胡宗南在与蒋介石在成都召开军事会议之时将其逮捕起来,然后立刻宣布“起义”,如此一来,则残存国军的士气立刻就会受到致命打击──须知胡乃是蒋介石最喜欢的黄埔爱将之一。连他都反水,其他人岂还不“弃暗投明”?更重要的是,老蒋那唯一的全党领袖被抓,则国府立刻群龙无首,再没谁能号召领导那四分五裂的大杂烩,台湾、海南连打都不用打,传檄可定。
可惜我党却没这么做,反倒听任胡宗南提出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计划来保卫党国,和蒋介石的亡党亡国战略计划针锋相对。
在某种意义上,蒋介石犯的错误与后来西藏人犯的一样。如王力雄指出,共军征服西藏时,最怕的是对方诱敌深入,把共军诱入难以生存的高原中去,再游骑四出,截断共军运输交通线,活活困死冻死饿死来犯共军。但藏人蠢到集中了所有藏军送上门去,让共军全歼了,西藏喀厦政府手里再没武力,只好接受城下之盟。
老蒋在所谓“解放”战争中一犯再犯的错误也是如此:东北明摆着守不住,他要守,最后是连华北也丢了;江南守不住,他要守,最后是连大西南也丢了。胡和宋希濂与蒋在汉中召开开军事会议时,提出要保留残存兵力,迅速撤往滇西,不行就逃往缅甸。可惜蒋介石生怕共军消灭不了自己,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立刻就要爆发,决定固守大西南,致使胡的大军在成都被共军包围全歼。
这些史实都是熊向晖的儿子在其文章里承认的,该文在网上一找就得。按张女士和张先生的论证方式,光是这一史实就能用作证据,证明真正的共谍其实不是胡宗南,而是蒋介石,否则他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地让胡和宋率领的40万大军被共军彻底消灭?
张女士犯的此类思维错误,其实在史论写作时颇常见,那就是假定历史人物都极度理性明智,不会犯愚蠢错误,一旦他们犯了这种愚蠢错误,便只能用阴谋论来解释。
我过去也一度使用过这幼稚思维方式,后来是伪民运人士在网上的表演再教育了我。他们专干砸自己的招牌、拆自己的台、破坏自己的形象的蠢事,无时无处不以自家的现身说法,反衬出我党比他们那些政治流氓还要正派得多。从4年前的高寒,到如今的胡安宁,干的无一不是这种蠢事。对此,我最初的反应也是阴谋论(conspiracy theory),以为这些人是“打着民旗反民运”的共特,到后来见多了倒共派专门拥共,拥共派专门倒共,统派促独,独派促统的愚昧表演,这才悟出那不过是中国人特有的pure idiocy, nothing more, nothing less.
这当然不是说胡长官手下没有共谍,其实连共党现在都承认了,胡宗南进攻延安扑空,乃是熊向晖的功劳。人民的好总理还将熊和胡长官手下的陈忠经、申健一道誉为“后三杰”,与著名的中共早期特工三杰钱壮飞等人相提并论。这些人若不是作出了重大贡献,好总理岂会那么说?
其实国党早就成了让共谍渗透到超饱和的筛子,即使不是熊、陈、申立的功,那也自有其他人。张先生以为只有最高长官才能获得有价值的情报,谬之极矣,其实关键部门布下的特工,得知情报可以在层层长官之前。全靠有了在关键岗位任职的钱壮飞,顾顺章叛变才没有彻底摧毁上海中央。这该是谁都知道的大众常识吧?
在这方面最著名的匪谍,乃是刘斐与郭汝槐。郭是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为了保密,国军只有一套作战方案,就装在郭的皮包里,所以杜聿明才会说:“我们拿的作战方案是副本,共军拿的才是正本。”老杜早就怀疑“郭小鬼”是共谍,可惜老蒋宅心仁厚,死不相信。偏偏老蒋指挥作战又极度死板,不允许高级将领临阵主动发挥,于是各路大军动向如何,全在郭小鬼的皮包里。老杜为了瞒住郭小鬼,曾经故意不和南京联系,导致共军立刻成了不知所措的瞎子,毛主席再也无法“用兵真如神哪,哈嗨!”可惜南京立刻就派出飞机侦察,发现了老杜的行踪,毛主席这才又重获胸中百万甲兵。
又如长春围城时,匪谍为空军提供假情报,专门把军援空投给共军,如此打仗,国军岂有不输之理?
最令人气短的是,刘斐伙同郭小鬼,制定了让张灵甫送命的作战计划。老张明知是共谍捣鬼,但军令如山,不得不从,最后抗日名将的一缕忠魂,竟然飘散在孟良崮上。共军从不敢主动和日本人打战,谋害民族英雄倒是一等一的功夫,令后人读史,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拊膺长恨!
所以,依愚见,熊向晖送去的西北战场的情报绝不会是唯一的,老毛必然与其他来源的核对过,这才会如老共军头吹嘘的那样,庄敬自强,处变不惊:)
奇怪的是,令姊在作出那历史考证新发现时,竟然会忽略了其他间谍来源,只根据官阶大小便贸然抓特务,而且竟忘记解释为何胡长官不在关键时机反戈一击,捉拿人民公敌先总统蒋公。
更奇怪的是,令姊有些新颖立论,连世俗常识都无法通过。例如她说,红军长征之所以能逃出生天,全靠蒋介石卖放(看来我前面提出应该抓蒋介石的共特一点没错),而蒋之所以这么干,乃是因为蒋经国捏在斯大林手上。
其实蒋经国只在1927年国共分裂时,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给他生母毛福梅的公开信,大肆挑拨离间,辱骂他爹,说什么“妈妈,你还记得吗,当初蒋介石是怎么把你从楼上踢得滚到楼下的?”(这就是共匪作派,居然逼迫一个儿子写出这种信来,而且居然发表在国家头牌大报上!)但此后他便消失了,是死是活,老蒋根本就不知道。老蒋是到1937年国共合作后,才令驻苏大使代他打听经国先生的下落,从而促成小蒋归国的。这些事,现在就连大陆出版物都承认了。
我已经在旧作里指出了,成大事者不顾家,这是《史记》上的话,放之24史而皆准。刘邦能在追兵将至时毫不犹豫地把亲儿子从车上踢下去,伟大领袖能一路走一路生一路扔,先总统蒋公为何要让不知生死的儿子变成斯大林的人质?那么多老布尔什特(bullshit)都在大清洗中掉了脑袋,他又如何才能确知斯大林没有杀掉他儿子,从而乖乖接受斯大林的讹诈?
如果老蒋真被斯大林挟制,以致不能不时时上演《捉放曹》,那么,他为何还敢勒令鲍罗廷回国,为何还敢发动412清党,杀得共党人头滚滚?为何还敢发动5次围剿?为何还敢支持张学良武力收回中东路,和老毛子在东北开战,并和苏联断交?
这里还有一个根本就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假定他真的在关键时刻放走红军,请问他怎么才能说服狐疑成性的斯大林,那确实属于他有意卖放,而不是力有所不逮,尽了最大努力还让红军跑掉了,趁机拿来作个空头人情?而且,他怎么和斯大林联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中苏似乎断了交,根本没有外交使节来往。而老斯又该如何去向中共落实蒋是否虚报功劳?红军一开始长征,电台就给打坏了,此后一直无法和主子联系,毛才能在此期间趁机崛起。后来恢复联系乃是毛率领的红1、3军团到了陕北,共产国际代表张浩从外蒙潜入陕北后,这才算接上了头。
由此可见,令姊那些新颖重大发现,其实用市井小民的常识来衡量都无法通过。作为史学外行,她犯此类错误不足奇,但令姐夫那专业历史学家也跟进,似乎就不能不令人遗憾了。
趁此机会,我想重提令姊在《鸿》中犯的一些错误。10多年前,我给她写过封英文信,指出了一些该书中的简单错误,例如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最初的“国都”不是延安而是保安,延安是我党在西安事变后发的第一个国难财,张国焘回忆录将此事说得清清楚楚;用冷僻字为子女取名不能看成是令尊文学修养深湛的表现,“戎”也不是什么冷僻字,非常常见,成语中有“投笔从戎”、“戎马生涯”、“戎马倥偬”等,初一语文书中《木兰词》中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等等,她的学校老师竟然不知此字,只能说明那些人是文盲;“宁我负天下人,勿使天下人负我”只见于《三国演义》,未见于正史,不能用这种野史所载的“曹操语录”去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依据,等等。
令姊给我回了封信,说她刚从美国回去,过后一定细看我的信,后来就再没来信了。我后来到书店去看看,那些错误依旧,并没有改过来。我想,如果以后该书中英文版再版,大概还是改正了的好,免得成了永久性笑话。不知尊意如何?还望转告令姊。
老芦脾气爽直,有话便说,张先生幸勿介意,至祈!
作者:芦笛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老芦也是没有逻辑,乱说一气 -- 过来看看芦文 - (287 Byte) 2006-7-06 周四, 下午9:32 (164 reads)
- 这篇很棒 -- Iris - (36 Byte) 2006-7-02 周日, 上午12:44 (213 reads)
- 我会在仔细拜读你的大作后回答你的质疑 -- 张朴 - (75 Byte) 2006-7-01 周六, 下午10:27 (256 reads)
- 这样的思维和文章才包含有政治智慧。小伎俩或短视都不是政治智慧。 -- 朋友 - (0 Byte) 2006-7-01 周六, 下午9:53 (143 reads)
- 涂鸦者就是涂鸦者。老芦一片苦口婆心一定是做无用功。 -- 北风吹 - (113 Byte) 2006-7-01 周六, 下午8:29 (218 reads)
- 足见老芦多仰慕张戎 -- 铁木 - (37 Byte) 2006-7-01 周六, 下午6:07 (276 reads)
- 老卢,稍微客气一点的好。例如:你得首先证明胡在成都抓蒋的计划确实可行, -- 沙人 - (303 Byte) 2006-7-01 周六, 下午2:44 (314 reads)
- 老芦,你这些回忆录什么的,在那儿看的? 网上有没有? -- 然然 - (0 Byte) 2006-7-01 周六, 上午11:34 (164 reads)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