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滞胀世代(五):等待“软着陆”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滞胀世代(五):等待“软着陆”   
所跟贴 请恕我直言,我对文章认为美国经济积重难返的观点持保留意见. -- 诚灵 - (325 Byte) 2006-6-30 周五, 上午10:54 (562 reads)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33

经验值: 20139


文章标题: 也坦白说,不敢苟同。 (570 reads)      时间: 2006-6-30 周五, 下午2:47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 我是分析问题,不是“看空”股市。不排除美元贬值20%至30%,道指可见14,000点。但股市指数实际意义不大。二十年代魏玛共和国利用增加货币供应去偿还战争赔款,初期股市也曾上升过好一段日子,最后才以恶性通胀、马克大幅贬值、大量中产阶级破产、纳粹主义崛起告终。

(2) 道指由1966年九百多点反复下滑至1982年七百多点低位,其间曾出现四次大升市,1973年的一次更创下新高。如计算通胀因素,则熊市趋势十分明显。然而虽然是熊市,并不代表没有投资的好时机,1974年道指跌至谷底、投资者普遍看淡的时候,巴菲特却将所持现金大量购入优质股票,结果赚了一大把!

(3) 股市表现与实际经济状况不一定有必然关系。举例说,数据显示,美国的生产力增长早在1997年见顶,但由于亚洲金融风暴以及俄罗斯危机,大量资金回流美国,加上在LTCM事件后以及在Y2K前的一段时期,联储局大量增加货币供应以避免金融危机发生,结果Nasdaq泡沫要到2000年3月联储局加息后才爆破。

(4) 假如你说的所谓“造血、供血能力”,是指Wall Street制造金融衍生工具的能力,我完全赞同;而我所知的相信不会比你少。市场人士对衍生工具泛滥的问题意见相当分歧。记得两三年前,巴菲特就曾经警告,衍生工具是金融业的“大杀伤力武器”!

(5) 最后再强调,我所说的是结构性失衡问题,如贸易赤字、负债、退休金资金不足、工业基础外移等问题。联储局及美国政府能否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跟美国是否有能力凭科技优势引领世界进入另一次产业革命,完全是两码事。难道你以为美国可以运用“创新能力”,将上述存在已久的问题化解于无形?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1846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