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揍日笨人D鹿,降君主丽贤:倡议推选中华人民国女皇——请您投站撑票,或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揍日笨人D鹿,降君主丽贤:倡议推选中华人民国女皇——请您投站撑票,或
所跟贴
维基百科: 君主立宪制
--
邢国鑫
- (1961 Byte) 2006-2-22 周三, 下午9:26
(210 reads)
邢国鑫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标题:
ZT 南方都市报: 君主立宪一梦30年
(286 reads)
时间:
2006-2-22 周三, 下午9:29
作者:
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2005-08-12 14:16:45 来源:南方都市报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救亡图存探索运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着落于军事;洋务运动的兴起,着落于经济;直到1898年,由一位来自广东南海的书生所推动的百日维新,才算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触及政治制度的改良运动,此举在当时,可谓石破天惊。而这位堪称近代中国政治制度改革先行者的南海书生,正是康有为。
人物春秋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
尽管百日维新最后惨淡收场,但是千千万万中国人还是从康有为等人维新变法的主张中看到了爱国的凝聚力和民族复兴的一线希望。
万木草堂收徒讲学
历史的尘嚣,经年累月,或是被沉淀,或是被遗忘,而思想却有着穿越历史天空的力量。正如我们现在还记得南海康有为,还记得康有为的“君主立宪”思想,但却不会有多少人还记得当时统治南海的县令是谁,当时统治广东的人是谁。
19世纪70年代,在别的孩子懵懂之中尚不知“国家”为何物的时候,他就开始了思索,并道出了“天下为公,是谓大同”这样的警世之句。另一方面,他设立万木草堂,将自己的思想传于后人。万木草堂之于康有为,犹如“黄埔军校”之于孙中山。
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此时,康有为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将万木草堂办成了中西学并重的新型现代学校。学生既要研读传统的课程,也要学习数、理、化、机械、地质等,还需经常宣讲自己的社会政治观点,把求知与改造社会结合起来。在万木草堂所招收弟子中,以梁启超、陈千秋、麦孟华、徐勤等人最为出名。万木草堂的子弟成了维新变法,实现康有为“君主立宪”的骨干力量。
万木草堂,也是康有为的政治思想日趋成熟的地方。《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著作,就是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写成。这些著作成为后来维新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万木草堂为维新变法做了人才和思想理论的准备,没有万木草堂也可能没有后来的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万木草堂于1898年9月被清政府查封停办。但他的思想通过万木草堂及他的著述,留传后世。
君主立宪人生一梦
有人曾以三个词来总结康有为的一生:维新、保皇、复辟。而在我看来,这三个词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君主立宪。
我们在南海丹灶苏村康有为故居的墙壁上,看到了一张摄于1927年康有为70寿辰当天的照片。康有为穿清朝礼服与家属合影,成为康有为晚年对已经消亡10余年之久的清王朝依然感恩戴德的历史证明。是心存中国,还是心存大清?后人有批评他晚年堕落,反对共和,但历史之复杂并不能一言蔽之。
百日维新失败之后,康有为曾一度提出“保中国不保大清”,因为此时清王朝已经没有实现立宪的可能了。辛亥革命之后,他又提出了“虚君共和”,在一定程度上反对辛亥革命的种种。因为此时中国已无君主,固亦不能实现他的君主立宪政治主张。
康有为积极反对袁世凯称帝,一方面固然因为康有为理想的君主立宪,其中“君主”主要指清王朝的“君主”。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袁世凯反对共和,反对国会,无法实现他的立宪梦。立宪在康有为心中占据巨大地位,是他政治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袁世凯去世之后,康有为马上致电黎元洪,“望早召正式国会”。
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在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的1917年,康有为还在为他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作最后一搏。康有为联系张勋,在北京成功地实施了君主复辟,这场被称为“张勋复辟”的政变,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比“百日维新”更短,只有12天。
1927年3月末,在他70寿辰后的第23日,康有为病逝于青岛,在此之前他还曾亲赴天津为清废帝溥仪祝寿。可见,他的一生都在坚持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君主立宪。只是20世纪初,国内外恶劣的环境注定了君主立宪在中国只能是一个梦,而不服输的康有为,却怀抱着这个梦想整整30年,至死不渝。
世纪风云
死后身葬青岛
1927年3月30日,康有为在青岛赴宴,未终席而腹大痛,至次日上午5时,溘然长逝于青岛福山路6号“天游堂”居室,终年70岁。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环在《先父的墓碑》中回顾说:“康有为卒前挣扎痛苦,七窍都有血渍,当然是中毒的现象。不过所谓食物中毒,可能是酒楼的食物不洁所致,未必是因为政治斗争而牺牲。”康有为死后身葬青岛李村象耳山,此时身在南海丹灶的康氏乡人却并不知道这位离乡多年的族人已然离世。
如今仍在南海丹灶苏村居住的为数不多的康氏族人中,84岁的康保基是康有为的堂侄孙。“康有为最后一次回故乡是民国二年,我还没出生,但是听村中的老人说,那种排场也是很少见的。当时他送母亲劳氏和弟弟的灵榇回乡,在埠头登岸,有不少官兵护送他回来。当时村里人的都没有见到康有为一面,因为从银河桥开始就夹道拉起了两幅白布,一直延伸了几百米。康有为就走在里面,没有人看到他的面容,只看到他赤脚在地上走。”
事隔近百年,康有为对故乡的族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很遥远的记忆。但康有为维新变法的失败,却直接地为苏村的康氏族人带来了劫难。基叔说,当年康有为维新变法失败,慈禧太后下令追捕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同乡的康氏族人也受到了牵连,苏村康氏几乎全部举家外迁。许多人就在那个时候迁居国外,并从此再也没有回到苏村,如今苏村六大姓中的康氏已经只剩下基叔一户了。
康有为纪念馆馆长徐佩英告诉我们,康有为的故居是在原址的基础上按照原样重新修建的,由于经历了日军的战火和“文革”期间的毁坏,延香老屋已经只剩下地基上一米左右的残墙,屋顶及房梁不知所踪。
遭受同样命运的还有康有为在青岛象耳山的墓地,“文革”期间,康墓遭到了涂炭,幸好康的遗颅和墓碑由青岛市博物馆秘密保存,后于1984年在浮山西麓重修康氏墓地,著名书法家王蘧常教授为墓园撰写了一副联语:
万木风高,际海蟠天终不灭;
一言心许,铭肌铭骨感平生。
百年变迁
古老宁静的苏村
丹灶镇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部,总面积84平方公里,因东晋时道教理论大师葛洪在此炼丹成仙留下炼丹灶而得名。
丹灶镇银河村委员历史上又名银塘乡,其中一条自然村苏村有六大姓:陈、苏、康、黄、潘、徐,流衍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据村中老人说,日本侵华前,苏村纺织、小五金等手工业发达,一条石街上餐馆、鸦片烟馆、商铺人气极旺,沿街有煤油路灯,有专人看守,池塘围有栏杆,牛不准走上街道,聚居人口三四千之多,拥有4只米艇,一周三圩,热闹非常。
如今的苏村因乡人康有为而闻名海内外,村中人口700余,人们平静地生活着。每日都会有各地的游客到康有为故居参观,为古老宁静的苏村带来一点喧嚣。
大事记
1925年(民国十四年)
民国十四年(1925年),春季,工人联合会召开工人代表大会,选出钱维方等11名执委,钱维方为主席,任达华为副主席,属下6个基层工会。
5月,成立南海第四区农民协会,吴勤为会长。
9月6日,广三铁路机车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撤换该铁路局长,终于获胜。
同年,佛山设立市政厅,沈崧任厅长。
本报记者陈志刚摄
采写:本报记者何惠文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除署名外)
1927年,康有为70寿辰当天穿着清朝礼服与家属合影。
作者:
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马克思得出结论:“正是随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在英国才开始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巨大发展
--
邢国鑫
- (617 Byte) 2006-2-22 周三, 下午9:34
(234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864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