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转贴:对于鲁迅的化妆与还原(张耀杰) |
 |
所跟贴 |
转贴:对于鲁迅的化妆与还原(张耀杰) -- Anonymous - (68608 Byte) 2003-7-30 周三, 上午2:42 (395 reads) |
快乐的罗嗦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第一次看到鲁迅先生的作品,还是在小学四年级(三年级?)的语文书上。那是
先生1921年发表的,收编在【呐喊】里《故土》的章节,在小学课本中叫《少年
润土》。
小时候喜欢朗读,因此为在朗读课上能够表现得出色,《少年润土》的故事便在
我无数次默读与咏诵中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即使到了今天,只要提起润土的名字,“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
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的那个乡下孩子,便跃入眼帘,随之“一幅神异的图画”
也很自然在“脑里闪出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
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近几年,在中国文坛上,兴起了批判鲁迅的热浪,如作家冯骥才、王朔等,要麽
对鲁迅的人品质疑,要么对鲁迅的观点抨击,甚至鲁迅没有对当年日军入侵中国
写文章,都被拿出来作为判定鲁迅是汉奸的证据。殊不知,鲁迅也如常人,食五
谷杂粮,有缺点,犯错误,甚至还很偏执。
拿着现代“完人”的高大标准要求旧时代的文儒,是否有失公道?而且鲁迅身后
的许多桂冠也是后人强行戴上的,如为了这些讨伐他,我看实在有些不公平。
在鲁迅先生从文的30年间,共“述著29种,250余万言”,留给我们的不能不说是
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鲁迅先生的诗歌、散文、小说,对于我们研究中国五四时
期的新文化,了解中国人文、风俗、传统都有着不可诋毁的价值。
在中国二十年代初期,能如鲁迅先生为祥林嫂、车夫、润土等那样底层人民叹息、
呐喊的文章,在中国当时的文坛中曾有几篇?敢笔锋犀利,藐视军阀,以《 纪念
刘和珍君》等檄文 ,痛斥北洋政府的残忍野蛮和国人的丑陋、冷酷、麻木以及反
动文人的无耻下流 (当时曾有御用文人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3.18事件中的爱
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在中国当时的文人中曾有几人?
就鲁迅先生的秉性而言,若活到解放后,其结局未必好于邓拓、吴晗、廖沫沙。从
这种意义上来看,鲁迅的早死也给他的命运带来一丝侥幸,但是没成想逃过了此劫,
却注定了“再劫”。
伤心伤心复伤心。以国人的大批判意识,以及大斗争信念,还要扫荡多久?还要株
连多少人?难道一定要到“无一漏网”为止?
一个一百二十年前出生的富家少爷,八十年前的旧时代文人,从小接受四书五经,
在那些诘屈聱牙的诗书熏陶出来的人,能写出这等通俗、浅白、易懂的文字,并直
言为底层民众,你还要求他什么?
〖 阿!闰土哥,——你来了?……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
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
这里有多少故事,多少道理?细细品味去吧!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