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汉奸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六 民主和中国
说了这么些对民主不敬的话,可能有人要骂我了。其实,我对民主还
是有追求的。我对西方民主发展,民主建设中许多优秀的人和事充满
了尊敬。我也始终认为,在西方,特别是在美国的民主制度与民主实
践中,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关键是看你怎么学。不能全盘照
搬,更不能别人给啥就学啥。因为有些西方政治家就象是卖强力大补
丸的,药是好药,只可惜,推销错了对象。他们不知道,对于虚火上
升急需调理的人是不能吃大补丸的。这里讲究的是对症下药。
有位民主人士针对俄国的倒退和中国的发展写了片文章,想消除这个
事实对他们的不利影响。他提出一个说法,大意是:民主是人类社会
的终极目标,民主可能不会马上带来经济的发展,不能给人民带来直
接的好处,但民主的进步标志了社会的进步。为了这个进步有时是要
做出点牺牲的。看完,我不尽笑出声来。这让我想起了“宁要社会主
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没想到这句文革的流行语竟在二十多
年后的今天从民主人士口中换汤不换药的说了出来:“宁要民主的草,
不要中共的苗”。
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对马克思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并不陌生。
其基本论述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时,它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将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其中,马克思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详细的定义,
我们不妨简单的将其理解成国家经济和社会制度(这应该不违反马
克思的本义)。可见,从马克思的理论来讲:社会制度的好坏不是由
人说了算的,而是要看它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经济得不到发展,
这个制度不管是用选票决定的,还是用武力强加的,迟早都一样要
破产。纵观古今中外,这个结论可算得上是真理了。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虽不能说明当时的人是
么的愚不可及,但至少说明人们从上到下对社会主义的狂热。但不论
这狂热有多利害,却总抵挡不住经济倒退所带来的打击。所以邓小平
上台后,拨乱反正(这词中共用的十分恰当),各种改革措施相继出
台。所有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解放生产力,即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我看来,这就是正路。同样,我认为,民主只是人类社会需求的
一部分。民主作为理念,它属人类精神文明的范畴;作为制度则是社
会上层建筑的范畴。毫无疑问,精神文明要由物质文明作保障,上层
建筑要由经济基础来支撑。从这一点出发,得出民主的相对论,是科
学的。说白了,民主是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发展水平的。如果民主不
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这种民主又有何用?可惜,民主人
士却不懂这些,把民主上纲上线成了终极目标,用它来作为判断是非
的唯一标准。坚持这种绝对化的民主,岂不是又在重蹈中共文革错误
的覆辙吗。可笑的是,那段历史正是民主人士最喜欢拿来攻击中共的材料。
所以,要真正想在中国发展民主,要想通过发展民主来促进经济的发
展,那么民主就必须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也是中共的一句老话了
(可能是我中毒太深)。其实,为了把马列带进中国,中共一直在讲
马列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种结合也确实有两大成功的例子。第一
次是他们所谓的毛泽东思想,帮助中共夺了天下;这一次是邓小平理
论,使中国经济开始出现稳步增长。既然有史为证,那么民主为什么
就不能与中国的国情结合一下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允许符合中国国情
的民主(中国特色的民主)拌随着中国的发展、人民民主意识的提高
而一起进步呢?
对于这个观点,民主人士肯定不能接收。同样,我对他们也早就失去
了信心。别人暂且不提,就说说最近被中国释放而突然成为美国的新
闻人物,被誉为中国民主之父的魏京生(部分民主人士对此有异意)。
魏京生刚到美国之初,在记者问及有何打算时答了一句话:暂时还
没什么打算,主要是先看看。听完,我暗暗吃了一惊。心想民主人士
中也算有明白人了,知道在打算说什么、作什么之前,应该先看一看
实际情况,单凭这点就该刮目相看了。可惜好景不长,老魏看了才不
到一个月就开始语出惊四座,断言一国两制不适合香港。结果是引来
董建华和香港传媒的一致批评:魏京生并不了解香港的情况。不久,
老魏有幸会见克林顿,他又进了一言:不要被中共欺骗,要先收货后
付钱。但不知对这句话,赖着联合国一大笔会费的克林顿作何感想。
没准他会微笑不语,心里暗骂:这老魏也太不了解美国国情了,收了
货不付钱乃我美国之绝招也。没多久,又听见老魏大声疾呼,中国目
前内部矛盾激化,危机重重,正是西方施压的好时机,云云。呜呼,
可怜的魏京生,你又何尝了解中国的国情呢?可就是这么个除了所谓
的民主而其他什么都不懂的魏京生,还有人指望他整合海外民运,重
振民主大业。由此,也可见海外民运的没落。
这并不奇怪,在民主人士热衷于关心监狱里的罪犯,追着江泽民示威
的时候,他们早已离真正的民主越走越远了。他们打着民主的幌子,
行的是推翻中共之实,却全然忘记了去了解中国的国情,去考察中国
人的民心之向背。于是,当他们在海外到处煽风点火的时候,当他们
与藏独、台独眉来眼去的时候,当他们为虎作伥,为国外反华势力摇
旗呐喊的时候,被所有善良的中国人轻蔑的骂上一句“汉奸”,倒也
是当之无愧。而中国的民主又怎么能指望这种人呢?
那么,中国的民主希望何在?
记得有一次,在旅馆的卫星电视里我收到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节
目。他们的“中国报道”栏目正在播放一个新闻及评论。新闻讲的是
中国乡村正在推广财务公开制度,并取得了多么好的效果。评论时则
请来了中共中央党校的农村问题专家。
主持人问,财务公开制度既然这么好那为什么现在才实行呢?
答,一是因为,以前农村经济是以村为单位的,钱是村里大家的,化
钱也就由村领导说了算,农民并不关心。而现在农村经济以户为单位,
村里化钱要向农户要,那么农民就开始越来越关心我的钱用到那里
去了。第二,自九一年颁布“乡村政权组织法”以来,村级政权开始
由村民投票选举。在选举制度的推广过程中,人们体会到选举制度必
须要由监督制度作保障,因为有些地方选出的干部素质并不高,而且
既使是好干部,没有监督也有可能变坏。所以,财务公开作为一项监
督措施也就势在必行了。
问,你们在推广财务公开制度时遇到些什么问题呢?
答,主要是制度化、规范化的问题。开始时出现了各种假公开,有的
公开的是假数据,有的把它公开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有的则干脆不
公开而谎称公开。针对这些现象,通过大家群策群力,对财务公开进
行了制度化、规范化。如在乡一级成立财务小组,公开的帐目必须先
经过他们审计,另外详细规定公开的地点时间等并使其固定下来,对
公开帐目的黑板大小,悬挂的天数,版面形式及内容等等都有详细的
规定。而且还要告诉所有村民他们的权力,以及发现问题后去那里投诉等等。
问,你觉得推行这样的制度有什么意义呢?
答,意义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这种制度保证了乡村政权的质量,理顺
了干群关系,并通过这种参与监督管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如兴修水利,开筑公路等,农民干劲怎么怎么高。二是通过
这种制度的推行,农民们得到了民主意识的培养与锻炼。民主的发展
既包括民主制度的建立,也包括民主意识的提高。对中国来说,推行
这种制度能够大大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我认为这个意义要更大一些。
看完这段节目,特别是听完最后这些话,我不尽感慨万千。我知道中
央台是中共的喉舌,口号繁多、形式呆板,但基本事实却很少搞错,
不象西方媒体那样听风便是雨。而且中共推行乡村民主制度我也早有
耳闻,再通过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实实在在的例子,我真真切切地感
受到了中国民主的希望。缔造这个希望的是中共和中国人民,这个希
望在中国。
结束语
“六四”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中的又一个悲剧。谁是谁非自有后人评说。
但“六四”和文革一样,对国家经济甚至民主发展的冲击,给人民
造成的损失却都是铁板定定的。如果当事者及其后人不能进行深刻的
反思,不能以史为鉴,只是义气用事,而把它拿来当枪使,那么“六四”
的血就真的白流了。
此文谨献给所有对“六四”给予过关心的朋友们。也希望情系“六四”
的海外华人们能够多掌握事实、多运用智慧,对这件八年前发生在中国
的惊心动魄的大事,重新作一次公正的评价。
关于“重新评价六四”的杂谈
“重评六四”一文贴出后,引来了不少评论。有的表示赞赏和支持,有的表示批评和
反对。在此,我对各位网友的关心一并表示感谢。对于那些进一步补充事实并提出理
性讨论的网友,更要表示我最高的敬意。
我是个慢性子。有个习惯,当我认为事情没搞清楚前,当我自己的思路没理清楚前,
我决不会贸然发表议论。如果我的观点遭到反对,我也会先搞清楚对方反对的是什么,
他反对的根据是什么,我的观点有没有他所指的错误。而我在反对别人的时候,更有
一个原则,那就是不去反对我不了解或不清楚的事情。因为那样,批评中就会夹杂着
更多的主观色彩和个人偏见。我始终坚信,事实才最有发言权。
关于“重评六四”这篇文章,我从去年十二月初开始,有了想写的冲动。动笔之后,
泡进去了一个月中所有的周末,甚至圣诞和新年的假期也不例外。也许这是我比较愚
笨,不似有些网友那般才思敏捷。有位网友认为我是中共的职业写手,那真是抬举我
了。如果您一口咬定我是中共的写手,充其量,我也只能算业余的。我还是有自知之
明的,因为除了写信,我几乎很少动笔。所以,平日里缺乏文字的收集和积累,尽管
满脑子有很多想法,真要写时,却不是信手拈来地那么容易。
于是,为了写“重评”一文,从查证细节,补充事实,直到最后检讨文字,整理结构,
我确实化了不少时间和心血。因为我想,既然要写就要写的认真,一要对得起自己,
二要对得起大家。这第一点,我认为是做到了。因为通过写文章,以前凌乱和模糊的
观点变的鲜明了,甚至在写的过程中还迸发出一些新的观点,整个思路也清晰了起来。
同时我还有一个重要收获,那就是重新想起了马克思,想起了他的辩证唯物主义。至
于第二点,是不是对得起大家,那就不是我说了算的。我希望大家读了该文,不管是
褒是贬,只要您觉得它还值得一读,那我就知足了。
可能是我的中文系统有问题,在贴文章时遇到了麻烦,贴出去的文章出了很多乱码,
实在惨不忍睹。虽然我常来华通,可在这儿贴文章还是第一次。研究了两天没有更好
的办法,差点就想放弃。可终于舍不得让自己的心血白费,于是找了一天有空,边贴
边进行手工修改,贴完全部七篇共化了我五个多小时。没想到,全文我还没贴完,网
友们的评论就已经开始了。
既然文章已经贴出,能看到网友们的评论当然是一桩乐事。“重评”一文,写的是以
个人经历和自己的思想转变为主,文章的观点是我自己思考和判断的结果,当然是一
家之言,所以我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看法。只是大家在批评时也应该联系实际,否则我
就很难接收了。
例如,有位网友看了我提到新加坡的一段话,就发出了批评,责问我:你了解新加坡
吗,说新加坡不民主,那他们的总理是怎么选出来的?一看他的问话,我就知道他确
实不了解新加坡。我想请教这位网友,您到过新加坡吗?您知道李光耀在新加坡的地
位吗?您知道九六年底的国会选举吗?您知道选举后逃出新加坡的邓亮洪吗?如果您
对这些问题有肯定的回答,那您就会知道,为什么西方媒体不认为新加坡民主的原因
了。因为按照西方标准,新加坡的民主还不及格。由于我在文中想讨论西方民主和亚
洲价值观的话题,作为积极倡导亚洲价值观的新加坡,实在是个不能不举的例子。我
并没有讨论新加坡是否真的民主,对这一点,我甚至不敢妄加评论。这毕竟是新加坡
人的权力,别人说它民不民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我只知道一个事实,新加坡的现行
制度有利于他的经济发展,新加坡这些年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一位在新加坡住了几十年的人责问我“你了解新加坡吗?”我一定会虚心接受,
更准备洗耳恭听。可是这位网友的责问却让我哭笑不得,毕竟我还在新加坡住了一年
多。您认为您自己有资格问那句话吗?
说到这里,我要先作个声明,我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如有冒犯之处,还请这位网友
海涵。其实,这种类似的情况在网上屡见不鲜。一些人总是一触即发,振振有辞,慷
慨激昂,侃侃而谈,却常常忽略了一个前提,那就是他们对所谈的事情确切了解吗?
如果只是闷得慌,想找人吵上两句;如果只是抱着一个死理,逮谁骂谁;这有什么意
义呢?这也就是我对华通上某些人的文章不屑一顾的原因。
我在“重评”一文中,有关中国的事情有一个立足点,那就是国情。其实,这也应该
是所有朋友来讨论中国问题的立足点。可惜,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人,并不可能天生
的就了解中国的国情,这还是需要去用心研究和体会的。我对“六四”重新评价,不
是因为有谁的教导,也不是一时的冲动和盲从(我已过了这个年龄),更不是想哗众
取宠、无事生非。我的反思来自于我对祖国的爱,来自于我对中国的了解,也来自于
出国后开阔了的视野。我希望把我的收获与网友们一起分享。也由衷地希望网友们能
多写一些事实,多写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作一些务实的讨论。不要象某些自以为是的
人,除了指责和争吵,就再也没有别的货色了。
我还有一个建议,希望大家不要老是泡在网上,多出去看看,多回国看看。如果您是
网络发烧友,那我没话可说。可您要是关心天下大事,关心祖国的前途,那么陷入网
上一些无谓的争吵之中,会使您的思路变的狭隘,使您的言辞变的尖刻。而当您走出
去了,您才会感觉到什么是海阔天高。
我看了一些回过国的网友写的散记,就很不错。这些网友文中都流露出一个共同的感
觉,那就是中国在变。中国不是他们离开时的样子了,也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更
不是从西方媒体中听来的样子。中国是欣欣向荣的,是生机勃勃的,但也有很多不如
人意,有待进步的地方。这就是发展中的中国。
记得有个网友谈到:回国和朋友吃饭,朋友在饭店大骂江泽民,使他大惊失色。可见,
这位网友离开中国确实久矣。其实,早在我出国前,与朋友们出去吃饭,一谈政治,
从市长到总理,从江泽民到克林顿,哪个没骂过?要知道,现在的共产党不是文革时
的共产党,更不是以前的国民党。现在的中国确实不同了。
钱宁在他的书中写到,出国的人,对祖国的印象往往会定格在出国的那个时刻。而且,
这种印象并不完整,更多的会局限在当事人所生活的城市,所工作的单位,和所接触
的人。我觉得,这种印象还会走样。试想,一个人受着反华媒体的熏陶,老是去挖掘
记忆中共产党所犯的错误,那他对中国会有什么好印象呢?更有一些人,自以为到了
美利坚天国,得了民主的真传,整天就想找人开练,看见有人说中国好,就打心眼里
不舒服。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事实,中国每天都在变,落后的可能正是他们自己。
还记得一件有趣的事。有位网友讲他最近回国时,物价很便宜,吃火锅什么价钱。接
着网上就有人质疑,不可能这么便宜。可他的依据不是讲他同期回国吃过火锅,也不
是听说其他人吃过。而是说,他们四川吃火锅怎么便宜,他以前吃火锅什么价钱。那
意思是:我都没吃到这么便宜的火锅,那你这价钱就不可信。这让我突然想到了“井
底之蛙”这个成语。其实,人们多多少少都会犯类似的错误,特别是当你用静止的、
狭隘的观念去高谈阔论的时候。
前几天,我收到母亲的来信,她唠哩唠叩叨地讲了很多,其中也提到了物价。母亲说,
你要是在家就好了。你最爱吃的红富士苹果,去年还三块多,前天我买了两箱,才一
块七一斤。接着,她又提到了橘子,还提到了鱼,都是我爱吃的,好象故意要馋我似
的。由此看来,国内现在物价便宜确实不假,要不,通涨率咂好几个月都是零呢。
瞧我这杂谈谈得,越扯越远了。想想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很多工作要做。为了写文章,
我还欠了一些旧帐。看来我是该收收心了,网友们的讨论我就不再参加了。没有其他
意思,确实是身不由己,请各位多多包涵。
收笔之前,再谈谈我的正题。有位网友评论,意思是说:看到一大半,才知道原来你
是赞成镇压的。我要告诉您,您一点也没看错,我对“六四”的新结论就是:共产党
代表了民意,镇压“六四”是正确的(我并没有讨论开枪)。有的网友则似乎认为我
文不对题,这哪叫重新评价呀。在他们看来,民运总是对的,镇压总是错的,所谓重
新评价就是让共产党认错的代名词。而对于我把镇压算成是邓小平的一大功劳,更令
某些网友表示不能接受。对于这种情绪,我很理解,因为一年前我也一样。这是因为
您还没跳出当事人的立场去看问题。
如果我换一种说法,您看是不是容易接受一点。第一,镇压的决策是英明的。从当时
全国的形势和世界的格局来看,镇压是迫不得已的。能够顶住压力,决定镇压的人,
确实拥有非凡的政治远见和超人的政治智慧。镇压民运,无疑是中国政府在当时最为
明智,也是最为无奈的选择。第二,镇压的过程不是尽善尽美的。共产党一直认为自
己站在人民一边,对这种大批群众被煽动起来反政府的事件,缺乏起码的精神和物质
准备。上上下下,大大小小,更没有处理和平息这种事态的经验。再加上内部高层的
权力斗争,使中共完全陷于被动。而对于选择镇压的方式和手段,选择镇压的时间和
时机,更是存在着不少的失误。以至于没有把损失降到最低点,反而授人以柄,一直
被动了好几年。
这其中,共产党无疑是有许多教训值得吸取。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否定镇压。就象不
能因为吃饭会噎死人,而拒绝吃饭一样。我们要作的应该是检讨怎么把饭吃的更好、
吃的更安全。
另有一位网友,从我的文章里看出了一些门道。他讲,我之所以有这种观点,是因为
我“离现场远,离受惠者近”。我首先要提醒您,我可是八九民运的积极参与者,也
是绝对的当事人。尽管我不在北京的“现场”,但对于镇压,我不可能会不关痛痒地
泰然处之。这在我原文的第一部分已有提到,请您明察。而我离受惠者近,您的确是
说对了。甚至我也是受惠者之一。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判断,而恰恰是我下判断的依据。
其实您冷静地想一想,许多出了国门大骂中共的人士,以及他们的家人,不也多多少
少的受过惠吗,甚至现在仍在受惠。只可惜,他们自己却还浑然不知。我想请教您一
个问题,如果您所谓的受害者只是一小部分,也许几百万吧(我瞎说的),可受惠者
却有十几亿,您认为孰轻孰重呢?
说到这里,其实又涉及到了一个基本的国情。中国人民到底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呢,
还是生活的越来越幸福。我相信,当您搞清楚了这一点,您会象我一样,变得越来越
支持中国共产党。因为从目前来看,没有人比它更有能力和决心,使人民更富裕,使
国家更富强。想一想吧,如果在中共的执政下,在中共镇压“六四”之后,真正受惠
的是全中国的人民,那么,正在叫嚣着平反“六四”,打倒中共的人士们,是不是离
中国人民越走越远了呢?
您瞧,我又回到了前面所提出的观点,那就是谈中国问题要依据中国的国情。希望各
位网友和所有海外华人,都能事实求是的去研究一下中国的国情。我相信,事实胜于
雄辩,谎言却总是没有生命力的(比如什么饿死三千万)。
跳出当事人的立场,回头看看这八年多来中国和世界的变迁吧。事实证明,不管参与
八九民运的学生和群众有着多么善良的愿望,闹到最后,他们的确是被利用了。而不
管“镇压民运”在西方听来是多么的邪恶,但对于中国来说,这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这就是我出国以来最大的思想转变,也是我在写“重新评价六四”时所进一步明确的
观点。请各位网友明鉴。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