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关于《英雄》:大家把张艺谋想简单了 阿K四妻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关于《英雄》:大家把张艺谋想简单了 阿K四妻
wm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623
经验值: 16970
标题:
关于《英雄》:大家把张艺谋想简单了 阿K四妻
(409 reads)
时间:
2003-2-12 周三, 上午2:41
作者:
wm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关于《英雄》:大家把张艺谋想简单了
--------------------------------------------------------------------------------
阿K四妻 于 2003-1-20 15:40:42 加贴在 思想评论 ↑
大片《英雄》在国内的放映期已开始进入尾声,而它下一步在国际市场的表现也是众人关注的悬念。结合前一段时间关于《英雄》的议论和本人看片的心得,姑且作些总结:
一、关于炒作
其实《英雄》剧组本身从来没有去炒作它,反而是广大媒体在不遗余力地主动为《英雄》作宣传。从《英雄》开拍直到现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对《英雄》的热烈讨论,广大媒体殚精竭虑、千方百计,均以报道《英雄》的点点滴滴为能事。影片上映后,在整个中文互联网,没有一个论坛不在讨论这部影片。甚至连作为经济学家的张五常也专门为此写了影评。这再次说明“客大欺店”和“店大欺客”的道理。有豪华的创作阵容、浩大的投资规模、精良的内容制作,《英雄》不由得你不去关注。
二、关于观赏性
看过影片后没有一个人不承认这是一部赏心悦目的电影。张艺谋毕竟聪明,虽然自己不会拍武打动作,但知道去网罗最好的专家。动作导演程小东对《英雄》的好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武打设计超乎人的体能标准,但又尽量符合力学原理,看起来玄妙而可信。相比之下,《卧虎藏龙》的武打逊色很多。至于《英雄》的电脑特技,当然也是一流水平,不过最关键的是,影片的特技应用知道适可而止,例如在表现“十步一杀”的时候所用特技难度不高,但对整个影片来说是画龙点睛。不像前几年的郑伊健主演的《中华英雄》和徐克的《蜀山》,特技不逮或滥用特技,让人目不忍睹。
张艺谋的强项是拍景,九寨沟湖光山色的那场戏把他的特长展现得淋漓尽致。至于拍动感的大场面,张其实还不过关,甚至恐怕连香港也找不到这样的人,所以我们看不到类似《角斗士》和《勇敢的心》中那样壮烈的战争场面。听觉方面,水滴声的应用给人印象最深,无名和长空决斗的紧张气氛尤其得益于此。谭盾的音乐不能说不好,但如果不以大提琴为载体去进行创作,没准效果更好。《英雄》的音乐理应偏于硬朗和激昂,但实际配乐的主调却阴气十足。就主题和音乐的结合来说,《英雄》不如《卧虎藏龙》。另外,对阵时秦军高呼“大风”很有创意,但武打时加入秦腔则有点别扭。
三、关于艺术性
所谓艺术,是创造美感的活动和技能。美的来源之一是整体协调性,张艺谋在营造画面时候,非常注意色调的统一,“色不过三”,由此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另一方面,艺术作品的精彩又来自曲折和层次感,张艺谋之所以把不同的片段用不同的颜色处理,正是出于这个考虑。与此同时,这又跟他的情节设置是相互呼应的。在整个故事中,一共有四种不同的刺杀模式,而每种模式又体现不同的人性冲突,从本意来看,这也是煞费苦心的。影片希望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复杂多样的心理冲击,体验“高潮迭起”的感觉。在景物上,为了追求曲折和层次感,先让你看黄沙满天,然后看青山绿水;先让你看百万雄兵,然后看沧海一粟……这一切,无不显示出张艺谋娴熟老练的艺术手法。
四、关于思想性
《英雄》上映后,批评集中在它“美化暴君”的嫌疑上。另一方面,有人认为,电影就是娱乐工具,探究其主题思想毫无意义。在此首先肯定,电影虽然不应该成为专门的宣传工具,但完全否认电影主题的社会影响是自欺欺人。好比言论自由应该保障,但在电影院乱叫“着火了”就不允许。像《勇敢的心》、《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电影,好看和卖座固然不假,但如果仅仅称之为娱乐工具,我们恐怕于心不安。
再看《英雄》,它其实在深化主题思想方面是有备而来的。张艺谋在邀请李连杰出演《英雄》的时候就说,要拍一部与众不同的、有侠义精神的武侠片。后来,在影片开拍一个月后,发生了“9·11”事件,影片主题专门为此进行了调整。凡此种种,可以肯定,《英雄》非常想成为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电影。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它在主题思想上出现了最大的错误。
《英雄》的主题是“和平”、“不杀”。有人问:《英雄》里到底谁是英雄?按影片的本意来说,无疑是指李连杰扮演的无名。为了天下和睦、众生太平,一个人放弃国仇家恨,否定自我的先天信仰,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什么?这就是英雄!这就是张艺谋和《英雄》编剧在“9·11”事件发生后对影片主题的定位。至于为什么影片要对秦王的地位予以完全肯定?原因很简单,是为了配合塑造无名的英雄形象和侠义精神,更是为了避免在送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麻烦。正因为如此,《英雄》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落入为暴君歌功颂德的窠臼。在招致批评后,《英雄》剧组声称“形式大于内容”是他们一开始就确定的方针,这固然是一种辩解,但实际上也等于承认了他们在主题创作上存在的偏差。
为什么必须指出秦王朝的暴政本质呢?因为我们考查和探讨历史的目的不在其它,是为了对今天的社会发展提供参照和借鉴。秦国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有大量灭绝人性的屠杀行为,在统一之后,又有“焚书坑儒”和奴役民众的罪行,所以它二世而亡——像这样的统一,不要也罢。
五、关于张艺谋的不简单
有人说,看了《英雄》,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拍摄过《活着》的导演的作品。张艺谋的电影一向不乏反抗人性禁锢的精神主题,为什么到了《英雄》,却成为封建暴政的张目者?
说起张艺谋,称之为当今中国文艺界第一人恐怕并不过分。但纵观他以往的电影作品,要么是叫好不叫座,要么根本不能在国内公映,甚至因为转型不成功被指为江郎才尽,等等。在这种状况下,可以想象,被誉为世界级导演的他,一定对席卷全球、轰动中国的好莱坞大片是无限向往的。《英雄》是张艺谋打造商业大片的初次尝试,投资人下注很重,张艺谋也必须千方百计降低这次尝试的风险。于是,在拍摄过程中,就有了翻来覆去的剧本修改,有了超豪华的明星阵容,有了动作、摄影、音乐、服装、特技等专家的顶尖组合……
然而,这一切都还不是最关键的。要让影片在商业上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通过审查。电影审查制度是最让人捉摸不定的制度。张艺谋本人有这方面的教训,最近两年又有《鬼子来了》、《少林足球》等前车之鉴,如果《英雄》再在送审过程中出现问题,他自己脱胎换骨的计划化为泡影不说, 3000万美元的投资也将付之东流,这是制片人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因此不难想象,《英雄》在考虑通过审查的时候必定慎之又慎。问题在于:就算是为了通过审查,《英雄》有必要把自己装扮成封建暴政的代言人么?或曰,为了商业利益不惜宣扬反动错误的历史观,张艺谋的艺术良知何在?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首先看看《英雄》上映后观众和舆论的反应。大家都说,《英雄》是一部为专制暴政张目的作品。但实际上,看完影片后,有几个人会受到电影表述的影响,认为秦朝是一个昌明的天下、秦王是一个伟大的英雄?没有,几乎没有。相反,在谈论影片时,大家一再提起的是秦朝的暴政本质,并对影片中秦王自称“和平”、“不杀”的惺惺作态不屑一顾。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影片在表述“秦王英明”这一主题的时候有太多显而易见的破绽、有太多牵强附会的逻辑、有太多荒诞不经的托词……这样,才使得《英雄》的错误主题被一眼看破、并被批得体无完肤。对此,我们不禁要问:以严密认真和老谋深算著称的张艺谋,难道事先对影片中那些“幼稚可笑”的情节和场景毫无觉察么?绝对不可能!
表面上看,《英雄》是一部为秦王歌功颂德的电影,但实际上,它的主题重心在于无名为了“天下和平”所作的自省和妥协——要知道,这是一部由香港商人投资、并期望树立国际影响的影片,它没有理由把宣扬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作为自己的叙事重心。但是,为了塑造无名的英雄形象,对秦王的褒扬就不可避免。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来说,“秦王英明”至多是“无名伟大”的一个注脚。而在中国,秦王统一天下的历史很容易成为一件有争议的事情。于是,张艺谋干脆采取剑走偏锋的策略,用夸张和绝对的手法,对秦王一捧到底,这样,在审查方面,首先杜绝了后顾之忧。而在观众方面,影片心怀侥幸,希望“秦王英明”作为“无名伟大”的注脚能被忽略,即使不被忽略,这个主题也必定因为单薄和错漏而使其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结果,也许是由于陈道明的表演过于抢眼,也许是这样的错误太过于“明目张胆”,秦王的圣贤形象招致了铺天盖地的围攻和众口一词的嘲笑。对此,张艺谋既无可奈何,又应该早有所料,这就是为什么在批评声连绵不断的时候他却没有作出任何辩解的原因。
说白了,《英雄》是一部瞒天过海的作品,它的第一主题“天下和平”是为进军国际市场准备的,而它的另一主题“秦王英明”是为了通过电影审查而准备的。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人来说,“秦王英明”只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注脚;对于了解中国历史的人来说,“秦王英明”只会成为一种浅薄的笑柄。这就是张艺谋对《英雄》主题的真实用心。
六、关于国际市场的前景
谈这个问题,说得好听是预测,说得不好听是瞎猜,但如果要下注赌输赢的话,我押《英雄》的正方。
首先,在主题方面,国内观众比较抵触甚至认为可笑的“秦王英明”的立意对国外观众来说没有任何问题,因为一般而言,他们不了解也不关心秦朝统一中国的来龙去脉。相反,影片所宣扬的“天下”、“和平”、“不杀”等理念却与当今的国际形势非常贴切。在电影的视觉效果上,中国观众早已见多识广,现在既然他们都一致认为《英雄》好看,想来西方观众也不会不喜欢。最后不能忽略的是张艺谋的国际影响力,早在《英雄》拍摄期间,李连杰等人的头像就上了《时代》的封面,随着《英雄》的上映,国际影坛上再掀起一阵武侠旋风也未可知之。
《英雄》在欧美地区的版权据说卖出了2000万美元,我猜它的票房成绩不会低于5000万美元,而上限则在1亿美元。若是正式参加影展,《英雄》要获奖,至少单项奖不会落空。
究竟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wm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分析的有理。张艺谋是个怪才,可能是别有用心。再说,狂批一部电影的所谓“思想性”,我看可笑。
--
酸酸叶
- (0 Byte) 2003-2-12 周三, 上午2:58
(93 reads)
人們不是只為批判電影﹐而是在批判歌頌暴君﹐批判歌頌中共專制統治。
--
海外逸士
- (0 Byte) 2003-2-12 周三, 下午7:48
(84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41641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